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常规课型,它是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培养的主阵地之一。然而,许多教材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距又比较远,这就造成了学生对课文内容难以理解,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产生了一定的阻碍。因此,我在上述理论的指导下,在阅读教学的不同环节中合理地使用网络资源辅助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在反思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利用网络课件的直观性,为学生创设情景,增加表象积累。

多媒体网络课件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它可以通过声音、图像等因素直接对学生进行感观上的刺激。我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学内容经常涉及到许多课外知识,如自然现象、时代背景材料等等。我结合教学实际,利用多媒体网络课件把有关的内容以图文并茂、声色俱全的形式形象地呈现出来,不但为学生创设了生动的学习环境、更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为帮助社会经历尚浅的小学生增加表象积累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如我在教学三年级语文《月球之谜》一课时,我从互联网上、学校资源库中搜集了各种关于月球的图片、动画、视频等资料,并以多媒体网页课件的形式贯穿在各教学环节当中。这些,都是学生平时不曾注意到或根本没机会见到的。我利用网络视频再现了“两名美国宇航员登上月球时的情境”和“整个宇宙中各个星球的运行情况”,利用网络资源,这些远离学生生活实际的内容一下子就被学生所接受,教学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同时,还为学生增加了大量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表象。这样学生学得愉快,老师教得轻松。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运用事物表象进行分析、综合的想象能力也逐渐得到了提高。

二、利用网络课件的交互性,为学生自主学习、协作交流提供机会。

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行为理论为基础的建构主义教学设计不再把注意力主要放在知识点的分析和讲解上,而是通过设计教学活动来实现学生知识的获得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我在建构主义教学设计中强调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自主发现、自主探索,在老师、同学的协助下,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我在阅读课的教学中,提倡利用多媒体网络的交互性,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

例如我在生字的学习、课文的理解、课外延伸等方面,让学生通过操作课件进行自学,学生通过网络进行交流,说说自己学到了哪些生字?知道了哪些知识?最后,由老师帮助学生进行小结整理。在这样的协作交流中,不但很好地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增加了学生与人交往的经验,而且提高了学生听、说能力,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利用网络课件的开放性,为学生拓展知识、扩阔视野。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多媒体课件已经可以与互联网相链接,使得我们的学习资源更加丰富、充实。我把与教学相关的大量课外知识引入了语文课堂,让学生在学习书本知识之余,进一步拓宽知识面,扩阔视野。

如我在教学《果园机器人》一课时,安排学生在初步自学后,让学生上网了解机器人的有关知识。学生看得津津有味。然后,让他们仿照课文的格式,把看到的内容说、写出来(根据课文内容的不同,可以进行改写、续写等),在直觉思维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最终目的。这一设计,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

另外,互联网走进课堂,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关心社会。如我在《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一课教学结束前,让学生通过网络了解有关计算机发展史方面的知识,这极大的激起了他们刻苦学习科学知识的决心。至此,思想的升华已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