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关心下一代

“我们的祖国是花园,花园的花朵真鲜艳,和暖的阳光,照耀着我们,我们的脸上笑开颜……”24日,记者随杨与齐来到位于高寺镇凉水村的留守儿童之家,在一户普通人家的院落里,传来了孩子们稚嫩的歌声。走进小院,15个三、四岁大的娃娃正在老师的带领下边唱边跳。

记者了解到,该留守儿童之家的负责人,已经72岁高龄的都燕书,曾是杨与齐的学生。都燕书向记者介绍,自己退休后,于2001年创办了“时都乐园”, “虽然退休了,但我并不甘于闲适的生活,看到很多农家的小娃娃,因为自己年轻的父母外出打工,家中年迈的老人要做农活,照看娃娃显得力不从心,便萌生了搞一个托儿所这样的一个想法。”就这样,都燕书的这个“托儿所”一办就是10年,他和老伴儿每月的退休金以及儿女孝顺他们的钱都倾注在上面了,买书、买玩具,供孩子学习玩乐。慢慢地,“时都乐园”小有规模,被送来的附近乡镇的娃娃也越来越多,一些退休的老教师也来当辅导员,教娃娃们读诗写字,唱歌跳舞。都燕书说,娃娃数量的流动性很大,最多的时候有60个娃娃,最少也有一二十个,一共有7位老师,年长的72岁,年轻的也快60岁了,“有些娃娃的父母在外打工,安顿好了就把孩子一起带走了,但留下来的还是居多,有时候带娃娃们耍游戏,老师人手还有点不够。”

有个留守儿童叫张杰斌,读小学一年级,父母在外打工,由婆婆代管,婆孙俩经常吵嘴,张杰斌还常与婆婆赌气,甚至几天饿着不吃饭,后经辅导员王老师劝导并与他交朋友,一起玩游戏,逐步改变他在生活中的不好习性,“现在表现很好,还当了几个娃娃的组长,成绩也好了。”都燕书说,在老师们的悉心教导下,很多三、四岁的娃娃能朗诵几百字的长诗,能唱很多首儿歌和红歌,表演寓言故事,还学了很多礼节,活泼可爱,乖巧懂事,家长们都很满意。家住中天镇金桥村8组的村民伍明会说,把孩子交给都老师很放心, “不管在外打工还是在家务农,家长最放心不下就是娃娃,这儿就像是他们的第二个家,老师们都很照顾他们,我们也能安心工作了。”

虽然都燕书的 “时都乐园”兴办了十年之久,但很多硬件设施还不够完善,得知这一情况的杨与齐便开始帮助他。今年5月“时都乐园”被县政府授牌“留守儿童之家”,并不定时地向其捐赠物资,帮助其完善硬软件设施。对于老师的出手相助,都燕书既感动又感激,“我要向杨老师学习,老有所乐,老有所养,在有生之年尽绵薄之力,将所有的关爱给予留守儿童。”杨与齐也表示,将会一直关注帮持留守儿童之家。

助贫困生完成求学路

杨与齐1954年进入乐至中学担任教导主任,后升任校长,1991年退休。退休后的杨与齐一直心系学校的贫困学生,于1994年申请成立了四川省乐至中学奖学基金会,并出任会长一职。由此他开始了筹集资金、资助贫困学生的艰难历程。从刚开始的一分一厘积攒,只能捐助10来个学生,到目前,基金会筹集了近 200万元的物资,共捐助了品学兼优的贫困生近1800名。

情系留守儿童

近年来,杨与齐多次随当地老干局组织的视察组到了一些农村进行调研,途中看到了不少留守儿童跟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缺乏母爱和良好的教育方法,这让他内心触动很大。

杨与齐开始“分心”了,将部分的目光投向了留守儿童,开始在乐至县各乡镇深入走访,调查了解了具体情况。此举,他于今年5月在留守儿童较为集中的天池镇田家沟村、高寺镇凉水村、石湍镇巾帼蔬菜园分别组建了“留守儿童之家”,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收到了上千册青少年和儿童读物,玩具、活动器具等物资,还有当地的一些老教师、老干部,自愿前来当辅导老师。

杨与齐说,每个人都在为了留守儿童能够有个美好快乐的童年而努力,“每个人小小的举动都让我很受感动,你会发现,并不是我一个人在助人为乐,在社会这个大家庭里,许许多多素不相识的人们会为了共同的信念,一起努力做同一件事,这就是大爱无疆的力量!”给杨与齐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乐中校16岁的高二学生邓淞尹得知留守儿童之家的情况后,立即将她从幼儿园到初中时心爱的读物和玩具都捐了出来,并将她积存的100元零花钱也捐给留守儿童之家作为活动经费。“她应该是此次活动中年龄最小的捐赠者。”杨与齐说,接下来他还会在城镇学生中发起倡议,向邓淞尹学习,自愿地将过去的读物、玩具等捐给留守儿童之家,还可以在双休日、节假日到留守儿童之家参与社会实践,开展与弟弟妹妹们手牵手、心连心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