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性脑膜炎(简称结脑)是由结核杆菌所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是小儿结核病中最严重的病型,多发生于初染结核后1年以内,尤其是初染结核后3~6个月。结脑曾经是小儿时期较为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患,严重危害小儿的健康和生命,并发症和神经系统后遗症也较为多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卫生状况的不断改善,以及卡介苗的普遍接种,近年来该病的发病率已大为降低。诊断治疗措施的不断进步,也大大改善了结脑的预后。但如果诊断或治疗不够及时恰当,预后仍不容乐观。早期诊断和合理治疗是改善该病预后的关键。结脑主要见于l~5岁小儿,以3岁以内婴幼儿最多见,约占60%,但近年来学龄或学龄前儿童患者也不少见。

【病因与发病机制】结脑是由结核杆菌所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结核菌属于分枝杆菌属。对人类致病的主要为人型和牛型两种,以人型结核菌最为常见。结核菌可经呼吸道或消化道侵入体内产生肺部或肠道原发病灶。少数经皮肤感染发生皮肤结核,个别可经胎盘侵入而发生先天性结核。

结脑大多通过血行播散发生,为全身性粟粒结核病的一部分,约40%发生于粟粒型肺结核患儿。死亡病例的病理解剖发现,90%以上合并全身其他脏器结核病,尤以合并肺结核者多见,可合并肝、脾、肾的粟粒结核,以及肠或肠系膜淋巴结核。结核性脑膜炎主要通过血行一脑脊液途径而发生。此外也可因脑实质或脑膜干酪灶破溃而引起。个别可因邻近组织,如脊柱、颅骨或中耳与乳突等的结核灶直接蔓延侵犯脑膜。

【病理】软脑膜弥漫充血、水肿、炎性渗出,并形成许多结核结节,脑回普遍变平,蛛网膜下腔可见大量炎性渗出物积聚。因重力作用及脑底血管、神经周围的毛细血管吸附作用等,炎性渗出物易在脑底诸池聚集。故结脑以脑底脑膜炎最为常见。延髓、桥脑、脚间池、视神经交叉及大脑外侧裂等处的蛛网膜下腔内常积存较多灰白色乃至灰绿色混浊渗出物。炎症可波及脑干、脊髓及神经根。渗出物中可见上皮样细胞、郎罕细胞及干酪坏死。浆液纤维蛋白渗出物波及颅神经鞘,包围挤压颅神经,引起颅神经损害,临床常见面神经、视神经及眼球运动(Ⅲ、Ⅳ、Ⅵ)神经等颅神经麻痹。脑膜炎症可累及脑皮质而形成结核性脑膜脑炎。少数病例在脑实质内有结核瘤。有时炎症蔓延至脊髓膜、脊髓及脊神经根,出现截瘫等脊髓功能障碍。脑血管炎症十分常见,血管周围有炎症细胞(浆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早期主要为急性动脉炎,病程较长者血管增殖性病变逐渐明显。可见栓塞性动脉内膜炎,严重者可引起脑梗塞或出血。室管膜及脉络丛亦有炎症性渗出物,出现脑室管膜炎。由于脉络膜充血及室管膜炎致脑脊液生成增加或脑室梗阻,以及病程后期脑膜炎症粘连使脑蛛网膜粒及其他表浅部的血管间隙、神经根周围间隙脑脊液回吸收功能障碍,半数以上的结脑患儿发生交通性或梗阻性脑积水。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