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审美是要经历一个由外而内的过程,我们知道,这个世界上的美是多种多样的,有时,美藏在丑陋的外表下,一如璞玉藏身于不起眼的顽石之中。有意去给孩子讲这些,也会会很牵强,很做作。但只要抓住教育契机,适时引导,就会让教育变得自然,变得从容,变得事半功倍。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环境对其成长的作用有时甚至超过了教育。因此,给孩子一个真正美的环境是提高孩子审美能力的重要一环。在美的事物的熏陶下,孩子的心灵得到了滋养,孩子耳濡目染的都是美的东西,孩子的心灵自然也是清澈的,他对美就会产生正确的体验和认知。

 “年幼孩子的感官是完全开放的,所有接触到的东西都会被吸收进去,所以不需要大人们来指蠃:应该吸收什么,不应该吸收什么。因此,父母能给孩子最重要的东西就是环境,只要是美的东西,孩子都会自然地经历、感受和体会,无须强加。艺术来自于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然而,在经济迅速膨胀的今天,在巨大的经济利益的驱使下,我们身边也出现了许多对审美的舆论误导。作为家长,也许我们无力控制这样的局面,但至少,我们可以让孩子知道什么是真正美的,什么是不美的。把美的标准呈现给孩子,同样是审美培养的重要环节。

  四岁的小部和妈妈在小区玩耍。

  一个年龄大的残疾人拄着拐杖到小区的垃圾箱里捡拾垃圾。

  “妈妈,这个老头儿身上好臭啊!”小部捂着鼻子,边喊边向妈妈跑过来。

  “嗯,这个爷爷大概是腿受伤了,这么大年纪了,身体有残疾还自己出来赚钱,真了不起。”妈妈自言自语似的说着,摸摸小部的头。

  仅仅一句话,没有谆谆教导的场面,没有诲人不倦的阵势,孩子小小的脑海里便印下了这样一句话:“又脏又臭的人,也可以是很了不起的人。”在看似不经意间,孩子的审美内化了,升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