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庭生活中被称之为唠叨的语言通常有以下特点:随口而出,不断重复,没有太多实际的意义,总是带有很多成人的担心和焦虑,通常也总是给人带来负面情绪。具有这些特征的语言才是唠叨。

举个例子来说:当孩子吃饭时,看到孩子吃饭慢,就不停的对孩子说:快点吃,不吃一会儿就没有了;当看见孩子狼吞虎咽大口吃饭时,又会不停的提醒孩子:慢点吃,别噎着了等等。

这些提醒的语言也不能说完全没有意义,关键是成人在表达这些语言时是带有目的的还是只是说说而己。如果只是说说,但完全不在意语言的结果,就是唠叨了,而这样的唠叨显然没什么实际的意义,反而会给孩子带来很多负面的情绪。

当唠叨不断的被加到孩子身上时,孩子的自我体验会不断的被干扰,做事情的兴趣也会被大大降低。

举一个真实的例子,有这样一个妈妈,带孩子到游乐场玩,看到滑梯,妈妈会对孩子说,那边有滑梯你去玩滑梯吧。当孩子跑去玩滑梯时,妈妈又不停的向孩子喊话:慢点跑,别摔着了;孩子在滑梯附近观望、遛达时,妈妈又朝孩子喊:滑梯上没有人,你快点过去滑吧......

这位妈妈在孩子玩滑梯的半小时里,嘴巴一直没有停,不停的给孩子各种指令,孩子不听指令了时,妈妈就非常着急甚至走到孩子的身边嘴巴身体一起指挥孩子。

爸爸妈妈们可以在脑海中想像一下这个场景,如果你是这个孩子,你对玩滑梯还会有多少兴致呢?

在这位妈妈看来,总以为小孩子需要妈妈的不断提醒,好像如果妈妈不能时不时的提醒孩子的话,孩子就什么也做不成。在妈妈的心中孩子是需要她的这些话的,从上面的例子请家长朋友们想想这到底是孩子需要还是妈妈需要?我想这个问题是值得爸爸妈妈们反思考虑的。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