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学生反应

导入师:请大家欣赏我国一些地表形态的景观图片。

(多媒体展示图片)

师:上节课我学习了地表形态的塑造主要有外力和内力作用,内力作用塑造了一个“粗毛坯”,再有外力作用细致刻画,才形成今天丰富多彩的地表形态,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外力作用及河流地貌的发育。学生欣赏,并不时惊叹

外力作用师:何为外力作用呢?

生:地球表面的风、流水、冰川、生物等也可以引起地表形态

的变化,他们被统称为外力作用。

(多媒体展示表格)

师:外力作用的能源来自什么,表现形式有哪几种方式?

生:地球的外部,太阳辐射能。表现形式有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

师:这四种方式中,侵蚀和堆积作用是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主要作用形式。请大家阅读课本70-71页,了解这四种作用及其形成的地貌。

师:下面我们来看看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

(多媒体展示风化示意图)

师:这幅图展示的是温度差异造成的岩石破碎。岩石是热的不良导体,白天在阳光的照射下,表面温度迅速升高,内部较慢。物理上我们学过物体的热胀冷缩,表面和内部膨胀大小不同使岩石破碎成小块。再加上水及生物的作用使风化速度加快。

(展示自然界风化面图片)

(展示球状风化地貌图片)

师:为什么这些石头是圆乎乎的呢?

师:石块形成时应该有棱有角(用粉笔盒做示范),大家想想在角处有几个方向在风化?

生:3个

师:棱和面呢?

生:2个和1个

师:现在知道了吧,棱角因风化快消失了,所以石头成圆乎乎的。下面我们看看侵蚀地貌,根据动力的不同可分为流水、风力、冰川和海浪侵蚀地貌。

(展示相关图片)

师:溶洞、石林和峰林的形成与虎跳峡、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形成有何不同?

师:这种地貌多分布在石灰岩地区,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CaCO3,空气中有CO2,再加上水。

翻阅课本

踊跃回答

认真阅读

表情严肃

认真听课

看图

议论

表情疑惑,低声讨论

疑云消失,兴奋

议论

不解

惊呼

思考,讨论

认真听讲

看图,惊叹美景

认真听讲

思考状

惊叹,议论

看图片,

表示赞同

猜测

部分学生不解

聆听

小声谈论

认真听讲

踊跃回答

认真听讲

生:生成Ca(HCO3)2,溶于水。

师:这些地貌都是由流水化学溶蚀作用形成的,称为喀斯特地貌,又叫岩溶地貌,在我国多分布在云贵高原地区。风力侵蚀地貌主要分布在哪里?

生:西北干旱地区

(多媒体展示风力侵蚀地貌图片)

师:风蚀蘑菇为何顶部大,基部小呢?

生思考讨论

师:风会吹起沙粒,而且越接近地表处沙粒越多,磨蚀越强烈。

(展示海浪侵蚀地貌)

师:海浪侵蚀形成海蚀柱、海蚀崖、海蚀洞。

(展示冰川侵蚀地貌)

师:冰川在重力的作用下由高往低处缓慢流动,对地面造成侵蚀。

(指图介绍角峰、冰斗、U型谷)

师:你能不能举出搬运作用的例子

生:沙尘暴

(展示沙尘暴、黄河水图片)

师:搬运能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生:流速,流速越大,搬运能力越强。

师:接下来我们来看堆积地貌,根据动力的不同还是分为四类。先看流水堆积地貌。

(展示流水堆积地貌)

师:当流水携带大量泥沙冲出沟谷,流速下降,泥沙沉积,形成冲积扇。在入海口处河流流速减慢,泥沙沉积形成三角洲。

(展示风力堆积地貌)

师:风力堆积地貌常见的是沙丘,典型的是新月形沙丘。大家猜测风是从哪个方向吹来?

(展示风向)

师:由缓坡吹向陡坡。

(展示冰川堆积地貌)

师:冰川融化后,携带的物质沉积下来,形成冰川堆积地貌。

(展示海浪堆积地貌)

师:沙滩我们基本都看到过,是人们良好的休闲场所。

(展示外力作用表现形式的关系图)

师:这四种作用是紧密相连,互为条件的。风化使岩石变得疏松,有利于侵蚀,风化和侵蚀的产物又为搬运提供了条件,搬运则为堆积输送了大量的物质。在外力缓慢的作用下,地表形态变得丰富多彩。

(展示内外力作用表格)

师:外力作用对地球表面有何影响?

生:使地球表面变得平缓。

师:内外力作用有什么关系?

生:同时进行

师:除此之外,在一定时间一定地点以某种作用占优势;长时间来看,内力作用占主导地位。

河流地貌的发育(展示长江上下游景观图片)

师:长江上下游为何产生如此差异呢?接下来我们学习河流地貌的发育。河流地貌分为侵蚀和堆积两种地貌,它们都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先来看侵蚀地貌。

(展示河流侵蚀类型表格)

师:河谷在不同的阶段侵蚀的方向不同,河谷的形态也不同。

(展示河谷发育阶段图)

师:请大家阅读77页课文,思考讨论完成表格。

(展示表格)

师:河谷初期主要侵蚀方式和河谷形态特征如何?

生:主要以溯源侵蚀和下蚀为主,成“V”形。

师:中期呢?

生:下蚀减弱,侧蚀加强;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出现连续弯曲。

师:为什么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呢?

(展示弯曲环流示意图)

师: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形成弯曲环流,表面河水由凸岸流向凹岸,河底相反,水流把泥沙由凹岸带到凸岸堆积。

师:成熟期呢?

生:主要以侧蚀为主,河谷宽而浅,成“U”形。

(展示河流堆积地貌示意图)

师:河流的堆积地貌在不同的位置形成了不同的平原。在山前地带形成洪积-冲积平原,在河流中下游形成河漫滩平原,在入海口处形成三角洲平原。请大家阅读78-79页了解它们的形成。

(展示洪(冲)积扇图片)

师:哪位同学来介绍一下?

生:沟谷水流急携带大量泥沙冲出山口时,地势平缓,流速减慢,泥沙沉积,形成洪(冲)积扇。

(展示河漫滩图片)

师:在河流凸岸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堆积体面积不断扩大,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洪水季节淹没,接受堆积。河流改道,多个废弃的河漫滩连接在一起,形成宽广的河漫滩平原。

(展示三角洲图片)

师:在潮汐等因素的影响下会形成不同形态的三角洲。

(展示三角洲形态类型图)看图

认真看表

认真阅读

前后位讨论

踊跃举手

思考

认真听讲

看图听讲

认真阅读

看图

举手回答

看图

听讲

看图

惊讶

小结师:回顾这节课的内容,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有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河流侵蚀类型包括溯源侵蚀、下蚀和侧蚀。河谷发育初期成“V”形,中期出现连续河湾,成熟期成宽而浅的“U”形。河流堆积地貌典型的是冲积平原,包括洪积-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和三角洲平原。

(展示习题)

(生讨论完成,师给出答案)

师:这节课我们有效的完成了教学任务,请大家课下认真复习,完成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