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分析:

现在的小孩已经在生活中和幼儿园接触了大量的数,并能进行一些简单的运算。但对数的认识只停留在一个层面上,如会读、会写,但还没有全面系统的认识数,对于数的概念也未必清楚。实验教材非常重视学生数概念的建立。在每一段认数教学中,都有数的基数含义、数的顺序、数的大小比较、数的序数含义、数的组成等内容,并注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我们的教学就是要让学生经历认数的过程,初步建立数感,并学习用数来交流、表达生活中的有关内容,从而建立数的概念。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认识10的过程,初步建立10的数感,感受数10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2、学会10的数数、认读、比较大小和组成及10的写法,对10的数概念获得全面的认识和掌握。

3、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及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教学重点:全面认识数10。

教学难点:掌握数10的组成。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小朋友,你们认识鸽子吗?你在哪儿看见过鸽子?

你知道鸽子象征什么?(象征和平)我们都希望生活在一个和平的世界里。今天,我们就一起去和平广场看鸽子。

(用学生熟悉的鸽子引入,自然贴切,既吸引了学生,又进行了热爱和平的教育,把学生的注意力很顺利地引到主题图上)

二、探索新知

1、数数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主题图,说明图上画的是什么?请你仔细数一数,你知道了什么?可以先告诉你的同桌。

(2)集体交流,请你上来数给大家看。

你还有别的数法吗?

小结:10个人,10只鸽子我们都可以用数“10”来表示。板书:10,请小朋友读一读。

(充分利用主题图所提供的资源,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观察,从不同的起点数鸽子的只数和师生的人数,然后从中抽象出数10。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的思维往往还要借助于形象直观的实物图像和实践操作的体验活动作为认识的基础,这样的设计适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和规律。)

小练习

(1)请你从你们组上数出10位小朋友,请他们排排队,说说谁是队伍中第10个,你是怎么数的?

(2)请你从学具盒中数出10朵小花,排在桌子上。

交流:你是怎么数的?

(有一个一个拿的,有两个两个拿的,还有5个5个拿的)

(3)请学生想想生活中和数10有关的事,并用“10”来说一句话。

(4)教师创设情境:前几天,中国宇宙飞船飞上了太空,你们知道宇航员是谁吗?你知道火箭发射前,科学家是怎样倒计时的?谁来模仿一下?(鼓励学生好好学习,将来也成为这样的科学家。)

生活中还有这样的倒数情境吗?(红绿灯)

(这些取材于生活实际的素材,让学生置身于现实的问题情境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究、发现数学知识,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2、数的顺序和大小。

(1)教师在计数器上拨6颗珠子,问:你能拨出8颗珠子吗?(上来拨一拨)你能拨出9颗珠子吗?你能拨出10颗珠子吗?

(让学生感受到“9”添上1就是“10”)

(2)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的直尺,在直尺上找到“10”,说说“10”在什么位置?你还可以怎么说?

(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说说数的顺序)

(3)10在9的后面,说明了什么?(10比9大)

利用点子图比较10和9的大小,要求用一个式子来表示。

(鼓励学生运用以前认数的方法,自主学习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可以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认知策略,又可以促进学生自主建构数学知识。)

3、数的组成

(1)分小花活动。把前面数出来的小花分成两堆,看谁的方法多?

(2)交流。你把10朵小花分成了几和几?你还有别的方法吗?教师根据回答板书,10的组成。

问:你还有什么补充。

(3)我们怎样记住10的组成呢?谁能给它们分分组?

谁能把它们重新排排队?

(4)师生互动。出手指组成10。方法:师“我出1”,生“我出9”,师生合“9和1组成10”。

4、写数

(1)请学生说说“10”和以前学的各数有什么不同?

(2)教师在日字格中示范写。

(3)学生在日字格中练习。

(教学中将10的组成提前到写数前面,而将写10安排在认识数的最后,这样既有利于利用1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去更好地突出10的组成,同时也有助于学生集中练习10的书写。)

三、总结:

今天这堂课你学到了什么新知识或者有什么收获?

(帮助学生整理一堂课所学的数学知识,并反思内化。)

四、练习:

1、做一做。把能组成10的两个数连起来。

2、同桌合作,拿数字卡片组成10。方法:一生“我出4”,“一生,我出6”,齐“4和6组成10”。

(通过这样的练习,丰富了学生的数学体验,进一步巩固了数的组成,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反思:

从本节课的数学实践来看,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积极主动,教学效果较好。

一、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中,教师向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如主题图中的鸽子与人物;教室里的小朋友;学具盒中的小花;计数器上的珠子,点子图、直尺等,让学生通过具体的物体个数或事物,体会到数是数出来的。注重让学生经历认数的过程,而不是简单的读数、娄数、写数,如在计数器上拨数,通过对直尺的观察感知数的顺序,用不同的方法数出10朵小花等环节都在帮助学生建立数的概念,发展数感。

二、注重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教学中特地安排了生活中的数,并用10来说一句话,火箭发射前的倒计时,马路口红绿灯的倒计时,这几个环节,让学生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不仅加深了对数概念的理解,对身边处处有数学的体会,也使学生获得了用数学的体验。

三、注意从学生已有的适应经验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积累,更重要的是新旧知识经验的冲突以及由此而引发的认知结构的重组。这一课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基础出发,如学生能口头数10以内的数,已经掌握2至9各数的组成,并能找到规律,有序地记忆数的组成。因此,老师在教学中只是在稍加指点和帮助,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说,自己做,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有序思维:

在教学数的组成时,不是简单地让学生分一分,填一填就了事。而是提出了更深一层的问题,如你能给它们分分组吗?你还能给它们排排队吗?促使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找到10的组成的规律,使知识规律形象的展现在脑海里,从而在把握事物规律的同时,获得研究事物规律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