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东西我们是需要借鉴的,在借鉴的同时要吸收并为己用。家庭教育也是一样的,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这直接导致我们的教育方式差异很大,但一样有很多好的方法和经验值得我们学习。

西方教育比较注重孩子的创造,这点我很赞同,有的孩子有某方面的才能,就算是学习不好我认为他一样会为社会带来一份不一样的惊喜。那下面让我们看看值得我们学习的那些方面。

1.关于梦想

国内:孩子一般关于梦想的话题,都是说我想当科学家、飞行员等等说法。这时候孩子的说法大多只会让家长哈哈一笑,并没有往着方面靠拢。大多时候把孩子说法当一个“笑话”来听。

等孩子慢慢长大后就回避了这个话题,因为孩子不愿意说。父母在这方面也没给与太多的关注。

国外:孩子们的志向与父母对他们未来的设计相左时,多鼓励子女的梦想,无论在父母看来这类梦想何等奇特,因为这同样需要足够的勇气。何况,孩子的梦想往往是他们成功的起步。

2.给与机会

国内:的孩子也会参加一些夏令营活动,但强度和训练的次数都是有一定的局限,大多数的时间和精力都是让孩子把精力放在学习上。

国外:能力需要靠训练来增强,需要有机会去磨练。因此,父母大多都让子女参加运动队、童子军、课外活动小组和其他社区组织,使孩子从小就获得待人处世的经验。

3.充分鼓励

国内:有一部分家长会鼓励孩子,也有一部分家藏会忽视孩子做的事情,其实孩子是期盼得到别人的认同的,所以我们还要多鼓励孩子,但同时也要注意不要助长孩子自满的心理。

国外:孩子微不足道的成功都是值得父母称赞的,这不意味着用虚假的话哄骗孩子,也不是说父母永远不能批评孩子,批评应该跟赞扬结合在一起。

4.多设“假如”

国内:孩子在3-4岁时候总喜欢问为什么,但多数家长会没有耐心,孩子文的多了家长就会厌烦,对于“假如”话题方面就更少之又少了。

国外:“可能性思维”是生活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那种对一个难题认真研究并向别人演示如何解决它的孩子会问:“假如我这样做了,会怎么样?”父母应当鼓励孩子多做这样的思考,这样孩子从小考虑问题就会想到前因后果,也就会少走一些弯路。

5.敢于表现

国内:上下五千年的历史,给我们养成了很多好的优良传统,比如谦虚。在生活中的谦让、工作上的谦虚。大多数孩子会表现出不勇敢,害羞、不好意思。

国外:鼓励孩子在幼儿园或学校多发言,在别人面前毫无羞怯地表现自己是一个最重要的技能。美国人是不提倡“谦虚”的,能干的事就要敢说我行,遇到竞争对手就要敢于拼搏!

6.瞄准成功

国内:我们的习惯,决定我们教育孩子的方式,我们会怕孩子经受不住失败的打击,会有诸多的顾虑。对于成功的渴望同时又有很多的心理压力。

国外:要鼓励子女多想成功而少想失败,多想如何扫清障碍的办法而少想败退,增强孩子的自信。自信会成功的人,就会紧紧盯住成功的目标去给力,这也就大大增强了成功的可能性。

7.鼓励适当探险

国内:比较害怕孩子受伤、吹亏、遇到坏人,其实这是部分国界每个家长都会担心的问题,但我们就会比较喜欢包办孩子的生活,在国外孩子18岁就要独立,可我们很多家庭孩子及时28还是一名啃老族,这其实是一件很值得思考的问题。

国外:孩子乐于钦佩和追随那些愿意冒险和能应付挑战的人。可是我们的家长,就怕孩子磕着、碰着、摔着,如此谨慎入微,难得孩子有冒险精神。实际上,生存在当今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里,没有冒险精神是难以成功的。

8.学会“3R”

国内:我们也会让孩子学会尊重、有责任心。中华的传统美德都包含这些。但相对于机智来说可能会渗透的更为深刻一些。在处理问题上也会教育孩子善于动脑,遇到困难要寻找解决之道。

国外:Respect(尊重)、Resourcefulness(机智)、Responsibility(责任心)被认为是父母必须在孩子身上开发的三种基本特性,成功的桂冠总会落在这种人头上。他们努力照习惯去理解和容忍,他们屡次在挫折面前另辟蹊径,他们勇敢面对自己行动产生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