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教育家德加默曾提出著名的论断——“问得好,即教得好!”他认为,提问是最能够表现教学精致艺术的方法。通过提问可以使想法更清晰生动、迅速激发想象、刺激思维、诱发行动。在幼儿绘本阅读活动中,教师问题提得好,就如同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水面,能激起幼儿思维的浪花。好的问题和提问是高质量教学的核心,也是开启儿童思维大门的钥匙。

不同层次的问题激发思考

“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其其节目。”教师提问总体上应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基本原则,同时能够关注到幼儿对于较难理解词汇的理解、概念体系的建构以及知识内容的梳理。教师的提问过程层次分明、逻辑严谨,才能既激发幼儿主动积极地思考、促进幼儿深入理解绘本内容,又帮助幼儿理清思路,养成儿童良好的思维习惯。

根据孩子水平设置提问的形式

根据问题答案的确定性,一般将问题分为封闭式问题和开放式问题。开放式提问基本特征是条件、解题方法策略和结论的不确定性,即条件、方法、策略和结论的开放性。此类问题的答案灵活、多样、不确定,能够促进儿童思维的多元性、发散性。封闭式提问的主要特征是完备的条件和单一的答案。

教师应根据幼儿的理解和表达水平,以绘本活动开展的进度为根据,控制开放式问题和封闭式问题的比例。封闭式问题与活动本身的复杂性存在一定关联。某些情况下,活动内容难度较大,对儿童现有思维水平形成一定挑战性,教师可适当提出一些封闭式问题,为后续的开放性思维活动做铺垫。因此,在思维要求较高的活动中,教师可以适量提出封闭式问题,调节活动难度,帮助儿童理解活动内容,从而推动儿童思维进一步深入。

高质量语言活动应当以开放式问题为主。但是,教师的开放式问题比例也并非越高越好,高质量的提问并不能抛弃封闭式问题。教师需要根据活动本身的复杂性和儿童的理解水平,有针对性选择适量的封闭式问题,结合灵活多样的开放式问题,促进儿童思维的发展。

丰富提问的角度

儿童展开思考的4个角度应当是教师提问的角度,即关于思考的契机、关于思考的根据、关于同其他思考的对立、关于思考的影响与结果。关于思考契机的提问能够为儿童提供发现问题、思考探索的机会;关于思考根据的提问能够促使儿童探寻观点的依据,推究依据的可靠性;关于其他思考对立的提问能够引导儿童提出新观点新见解,引发更多儿童的争鸣;关于思考影响与结果的提问能够提高儿童推理和预测能力,做出更加合理成熟的判断。

关于思考的契机。此类提问需要教师根据儿童已有信息、知识、经验,为儿童提供发现问题、思考探索的机会。教师只有通过对孩子深入的观察了解,对绘本的准确把握,才能在孩子的已有经验和绘本理解中搭建桥梁。

关于思考的根据。通过类似“你为什么相信这一点”、“你相信这一点的理由是什么”等关于思考依据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儿童探寻观点的依据,推究依据的可靠性。此类关于思考的依据的提问,主要目的在于加强儿童探寻观点的论据意识,发扬儿童大胆质疑的探究精神。

关于同其他思考的对立。就如何对待儿童不同观点,教师在教育理念上一般都能达成共识——尊重和鼓励。在教育活动中,我们反对过多运用“对吗”、“是吧”此类追求一致性答案的提问,而强调多提“还有其他的想法吗”、“谁不同意他的说法,再来说一下”此类求异性的问题。关于其他思考对立的提问就是倡导儿童提出新观点、新见解,引发更多儿童的争鸣。这些关于同其他思考对立的问题既能有效引发出儿童的不同观点,还能帮助儿童从多种视角思考、理解和解决问题。

关于思考的影响与结果。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幼儿往往能就某一问题说出各种各样的想法,他们的回答有的天真浪漫,有的异想天开。教师一方面要充分地尊重孩子的想法和创造;另一方面,也要引导年龄稍大的孩子,就已有观点综合各个方面,进行剖析,做出较为合理的判断。假若教师能适时提出类似“相信这一点的结果将会怎样”、“付诸实践我们该做什么”等关于思考的影响与结果的问题,就能促使幼儿思考某一观点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