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丈夫布莱尔竞选的时候她需要辅佐夫君。“我的丈夫,他并非一直有助手围绕,随时关心他的需求。一开始只有我在他的身边,当他需要鼓励的时候我就为他打气,倾听和讨论他的创想。自始至终我们都是一个团队,希望计划和梦想——我们的结合是真正的婚姻、共同的事业。”

在丈夫布莱尔当选后,既要负起养家的绝大部分责任,又要努力地为丈夫打造一个温暖的港湾。“沒有一个首相夫人不曾诉说首相府生活的孤单寂寞,但我其实觉得,真正孤单寂寞的莫过于首相本人。无论他背后有多少智囊,一切终将由他定夺。随着岁月的流逝,我越来越意识到我的丈夫是多么的出色,他的工作是那么的严苛费力,作为家人我们理应不费余力地减轻他的压力,让家成为温柔的港湾,让他在这里可以只做自己。”

她是丈夫的智囊和贤内助,为此,丈精英A物夫布莱尔对她的评价也非常高,“结婚这么多年,我非常了解我妻子是怎样的一个人,她正直,善良,举止庄重,待人宽厚。”她和媒体是恶交

“早巳候命的摄影师们更有机会靠近我,大呼我的名字,一阵狂拍之后,是一串串讽刺:留恋唐宁街吧?……我们会想你的!阳光在他们的镜头上闪烁,这些镜头总这样咄咄逼人,多像可怕的武器。我刚和朋友们道别,我们爱他们,他们也爱我们,我肯定会想他们,但绝不会想你们这帮人,绝不。忍不住心头愤怒,我脱口而出:再见,我才不会想你们!然后大笑一声。”切丽在自传《道出真我》描述了她离开唐宁街10号时的情景。

她和媒体是恶交,她经常是英国的媒体批评的焦点,媒体对这位第一夫人的评价多是“不识时务、不懂规矩、爱贪小便宜、胡乱交友、擅长捞钱”等贬义词。甚至连在获得英国电影最高奖的影片《女王》里,影片中的布莱尔夫人切丽也被设计咸影片的“笑点”。

这一切都源于她的独立、直脾气、口无遮拦、我行我素,这些鲜明的个性特征伴随切丽从一个底层家庭走出,走进唐宁街10号,却与媒体对一个首相夫人的传统期待相差甚远,她的许多有意无意的行为,似乎总在授人以柄,就连她自己也不得不承认:“是我给了他们机会,而他们只是利用了这些机会而已。”

在第一夫人的位置上,她的一切都会被放大,她打的官司,她交往的朋友,她买房子的举动,她的衣着。而作为职业女性,她原本拥有这一切的私人权利。她把很多事情都搞乱了,但是她就是这样创造了历史——“我曾一遍一遍的听到不同的前首相夫人的故事——不同年代、不同背景的女人们走到一起了,她们怀有强烈的公众服务意识——以支持和安慰首相为己任,在这个层面上我做到了。而在另一个层面,我为自己一直坚持在自己深爱的律师岗位上,一直拥有自己的生活而骄傲”。

上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