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按患病类型来分 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的治疗方法,根据其类型及末端的高度不同而异。

(1)会阴前肛门无狭窄、排便功能无障碍者:一般不需治疗。肛门或直肠下端轻度狭窄,一般采用扩张术多能恢复正常功能。扩张方法是用特制的金属探子,自肛门插入直肠内,最初1次/d,留置15~20min,逐渐改为隔天1次或每周1~2次。一般持续6个月左右,直到排便正常,且能保持狭窄不再复发为止。探子应由小到大,直到能通过食指为止。并应教会家长用手指进行扩肛。如肛门显著狭窄,须行手术治疗。

(2)低位肛门直肠畸形:包括有瘘和无瘘者,以及肛门闭锁伴前庭瘘者应行会阴肛门成形术。对无瘘或有瘘但不能维持排便者,一般需在生后1~2天内完成手术。对伴有较大瘘孔,如前庭瘘、肛门狭窄等,生后在一段时间内尚能维持正常排便,可于6个月左右施行手术。

会阴肛门成形术的方法是于正常肛门位置做“X”形切口,各长1.5cm,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用止血钳向深部钝性分离,找到直肠盲端,此时透过肠壁,可见深色胎粪。用组织钳钳住直肠盲端,或用0号丝线于直肠盲端缝合2针支持线,缝线仅穿过浆肌层,不要穿透肠壁全层,以免胎粪自针孔处外溢。用止血钳钳夹小纱布球,紧贴肠壁进行钝性分离,先游离直肠后壁及两侧壁,最后游离直肠前壁。前壁距尿道(或阴道)很近,为了防止损伤尿道(或阴道),于该处注入0.25%利多卡因溶液1~2ml,使肠壁与尿道(或阴道)壁分开,即可较易分离。游离直肠要充分,一般以使直肠盲端自然突出于皮肤切口之外0.5~1.0cm为宜。

用4号丝线于直肠壁前、后、左、右行浆肌层缝合4针,固定于括约肌。按“+”字形切开直肠盲端,排出胎粪。将皮肤切口的4个皮瓣尖插入直肠盲端 “+”字形切口的间隙中,用1号丝线将直肠准确地与皮肤缝合,先在四角皮瓣的八个尖端缝合,然后在两缝线间再缝合1~2针,保留一条缝线以固定肛管。选适当粗的肛管,包以凡士林纱布,插入直肠内4~5cm。

肛门会阴瘘者,其直肠盲端与肛门皮肤的距离较近,多在1cm以内。于手术开始前,自瘘孔填入凡士林纱条,以防术中粪便外流。沿瘘孔两侧及后缘呈半环形切开皮肤,并于其中点向后方延长1.5cm。游离直肠后壁及两侧壁,前壁不需游离。待肠壁充分游离后,剪去已游离的部分瘘孔边缘,并沿瘘管纵行切开直肠后壁1~1.5cm,将直肠壁与括约肌缝合固定3针,结节缝合直肠与皮肤。

对较少见的阴囊或阴茎皮肤瘘,手术时不必游离和切除瘘管,仅于其基底部,即对入直肠的部分切断、结扎即可。此瘘管以后多发生机化而闭锁。如瘘管不能闭锁,于2~3岁时将其切除。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