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娇和撒野有许多共同之处,都是宝贝假装无能或超能,能做的事情却不自己做,或者不能做的事情却偏要做,以唤起大人的关照与怜爱,尤其是2岁之前的宝贝,撒娇和撒野更不容易分辨,但是为了宝贝的健康成长,分辨撒娇和撒野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它们对宝贝性格的形成产生不同的影响。

撒娇是宝贝的心理营养,是宝贝主动与妈咪创建的一种心理游戏。

撒娇反映宝贝的情感表达能力达到一个新的阶段,具有“能进能出”的游戏控制水平,首先在理智上他知道自己“假装”到什么程度,妈咪能够并乐意接受,在情感上他尝试用间接和含蓄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心理需求,当遭到大人拒绝的时候他知道应该“认真”了,不能再“游戏”了,能够与大人保持较好的配合与默契,所以会撒娇的宝贝是娇怜、乖巧、可爱的。实际上,宝贝需要向大人撒娇,大人也需要宝贝的撒娇,撒娇是滋润宝贝心理健康成长的营养品。

撒野是不良性格的温床,不恰当对待,撒娇就容易变成撒野。

撒野在词典中的含义是:“对人粗野、放肆;任意妄为,不讲情理。”撒野的宝贝“能进不能出”,他做不到什么情况应该“认真”,什么情况可以“游戏”,它不像撒娇那样让人舒服,却让人难堪;也不像撒娇那样是理智的,能够分清自己和别人的需要,分寸把握得好,却是情绪化的,只考虑自己的感受,不考虑别人的需要。

在宝贝0—3岁阶段,撒娇容易变成撒野。因为家长觉得宝贝还小,不懂事,不必跟宝贝太计较,凡事都依着他;而且家长从主观意识上很容易忽略撒娇和撒野的区别,所以就随便孩子怎样表现了,经常主动接纳宝贝的撒娇却忽略拒绝宝贝的撒野,这对他的自我调节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都将产生不良的影响,结果宝贝可能变得任性难以管教。

预防撒娇变撒野6妙法

1.接受宝贝适当的撒娇行为

撒娇是宝贝的情感需要,宝贝在以下情境中常常撒娇:当他生病、不舒服的时候,当他情绪低落、心情不舒畅的时候,当他感觉委屈的时候……撒娇的宝贝是在跟大人做一种情感交流,或求助、或依恋、或分享,他的态度比较温和,行为也比较适宜,这样的撒娇就是正常的、可以接受的,并且有利于宝贝的情感发育和亲子感情。

2.传授宝贝适当的撒娇技巧

撒娇是宝贝自发产生的交流方式,但是因为每个宝贝的个性不同,家庭环境不同,每个宝贝撒娇的方式也有所不同,有的宝贝撒娇技巧把握得好,惹人喜爱,有的宝贝

则需要传授适当的撒娇技巧。

3.不让宝贝拿撒娇与行为习惯做交换

妈咪要注意不让宝贝拿撒娇与行为习惯做交换,这样会影响行为习惯的稳固性,尝试其他更好的方式同样能满足宝贝撒娇的愿望,这样对宝贝来说就不会顾此失彼了。

4.妈咪对宝贝撒娇也是一种教育方法

有时候,宝贝向妈咪撒娇的时候,妈咪反过来向宝贝撒娇,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每个宝贝既有当小孩子享受别人照顾的心理需求,也有当大孩子照顾别人的心理需求,妈咪恰当地对宝贝撒娇,能调动宝贝照顾别人的积极动机。

5.教宝贝把撒野还原成撒娇

撒娇的宝贝讲理,撒野的宝贝不讲理,小孩子常常把握不好分寸,这是因为他们的经验不足,行为策略也比较单一,如果妈咪能及时和准确地识别宝贝用撒野所表达的心理需求,然后引导宝贝用合适的方式表达出来,宝贝就不会过分撒娇以致撒野了。

6.对宝贝的撒野行为不理不睬

有时宝贝的撒野行为比较夸张,家长就要采取不理不睬的态度,让宝贝明白这样做得不到任何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