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教育主要是指从初生到6岁儿童的教育,这是培养人的活动的第一步,对人的成长更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在当前形势下,以文化的角度分析教育现象,有利于更好地克服早期教育领域中的弊端,提高育人质量,为培养出跨世纪的现代化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伴随着文化发展的脚步,人们愈加清楚地认识到早期教育对于个体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性文化的内涵深刻,外延宽泛,它几乎涵盖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了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教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也同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文化与教育是相互包容、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早期教育也不例外。

从大环境看,自本世纪中期以来,国际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这实际上是国与国之间科技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因此,人们普遍意识到人才培养的战略地位与作用,重视对年轻一代的教育以及早期教育对儿童以后发展的深远影响。同时,随着妇女解放运动的不断深入,就业妇女人数增长迅速。妇女进入社会后,哺养、教育子女的任务便由社会来承担。儿童进入新的环境,儿童的教育也出现了新的问题,比如怎样对待幼儿集体进行施教的问题,这也增强了人们对早期教育进行深入研究的紧迫感。与此同时,生理学、生物学、心理学及教育学的发展,提供了儿童发展的科学依据,证明了早期教育的可行性与必要性,从而进一步推动了早期教育的研究与实施。早期教育不仅对下一代的成长起着深远的影响,而且成为了关系到国家前途命运的重要因素。

从小环境即国内情况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济建设成为了各项工作的重点,人才匮乏的局面无法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因而发展教育、培养人才便摆到了议事日程上,提高教育质量的呼声越来越响亮。《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了“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全社会对教育的重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独生子女政策的落实,孩子成了“独苗”,广大家长为了孩子的教育不惜一切代价,愿望就是自己的后代能成为“天才”、“神童”。所以,一有什么“‘天才’方案”或“‘神童’方案”他们便趋之若鹜。加之当前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的民族心态,反映在教育上,就是,要有好的工作,就要读大学,要读大学就要受好的教育,越早越好,别人的孩子学什么,自己的孩子也一定要学,否则就要落后。所有这些,都给早期教育升了温。

二、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冲突导致了早期教育的误区

第一,传统的教育价值观与当前早期教育目标的高期望值。传统社会中,长期统帅人们思想的教育价值观是“学而优则仕”,读书人读书的目的就是要做官,做了官,学习的目的才算达到,教育的价值才算实现。这种观念在老百姓心目中是根深蒂固的,对教育活动的影响是深入而广泛的。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