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活动区教育活动的不断深入开展,充分发挥活动区的教育价值和功能已成为活动区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活动区活动是幼儿园一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之一。活动区环境的创设、材料的投放、教师的观察指导以及活动后的讲评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补充,但归结起来应围绕着一个中心,即以促进幼儿发展为中心。如果说,良好的活动区环境、丰富适宜的活动材料是活动区开展活动的前提,那么孩子与各种材料之间、以及教师同伴之间的互动过程则是教师要观察的内容,而活动后的讲评则是活动的升华,它有利于帮助幼儿整理自己的思路、激发幼儿更高的探索热情、引导幼儿懂得共享资料。在整个活动区的创设、观察与讲评过程中,创设是前提,观察是基础,讲评是反馈,它们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

一、幼儿活动区的创设

《幼儿园工作规程》里明确把“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的机会和条件”作为幼儿园教育原则之一。开展幼儿活动区活动,首先就需考虑活动区的环境、条件的创设问题。

1,适宜性。第一,活动环境的创设、材料玩具的提供,要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生活经历、兴趣及能力。如小班幼儿刚从家庭进入幼儿园,适应性较差,可为之开设“宠物角”,鼓励他们把自己喜爱的玩具从家里带来,这样,既减轻了初入圆幼儿的焦虑,又能使幼儿通过交往而彼此熟悉起来。而大班幼儿的智力因素已明显增强,“棋区”、“科学角”的开设就应当适宜于他们的发展需求。第二,各班活动区的环境布置、材料玩具的提供应当适度,既不能过于单调,也不能多多益善、琳琅满目,达不到幼儿教育的效果。

2.发展性。首先,应当根据幼儿年龄层次和实际需要设置活动区。小班幼儿可设“娃娃家”,以便使幼儿感到亲切适意,较快地适应幼儿园生活;小班的建筑区提供的材料应体积大,同类材料的数量要相对多些,地摊的提供既要便于幼儿活动操作,又要让幼儿感到轻松舒适,有益于激发良好情绪;中大班活动区操作材料则应较为复杂些,如提供拼图及结构复杂和体积小的积塑、数字卡及算式等;大班还可以专门增设棋区等智力活动强度大的活动区域。其次,活动区的开设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尤其是小班,活动区的设置与开展不宜一下子铺开,可以结合各区的设置逐步开放。如第一周开放一两个活动区,让幼儿认识该区的材料,尝试玩法,并学习收拾整理,逐步建立规则;第二周进一步熟悉巩固前一周的活动,同时再增加一个新活动区,提供新经验等,从而逐步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