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妥善处置中小学生性 侵犯事件。

各地教育部门要建立中小学生**犯案件及时报告制度,一旦发现学生在学校内遭受性 侵犯,学校或家长要立即报警并彼此告知,同时学校要及时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报告,报告时相关人员有义务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严格保护学生隐私,防止泄露有关学生个人及其家庭的信息,避免再次伤害。教育部门和学校要与共青团、妇联、家庭和医院等积极配合,向被性 侵犯的学生及其家人提供帮助,及时开展相应的心理辅导和家庭支持,帮助他们尽快走出心理阴影。被性 侵犯的学生有转学需求的,教育部门和学校应予以安排。对性 侵学生者,各地要依法严惩,决不姑息。

八、努力营造良好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

各地教育部门、公安机关要分析学校及周边安全形势,掌握治安乱点和突出问题,大力整治学校及周边安全隐患。各地公安机关要重点排查民办学校、城乡结合部学校、寄宿制学校内部及周边的安全隐患,严厉打击对少年儿童性 侵犯的违法犯罪活动。要加强校园周边巡逻防控,防止发生社会人员性 侵犯在校女学生案件。各地教育部门要协调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对学生保护工作的正面宣传引导,防止媒体过度渲染报道性 侵犯学生案件,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关爱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

九、积极构建长效机制。

各地教育部门要将预防性 侵犯教育作为安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开学后、放假前等重点时段集中开展,纳入对新上岗教职工和新入学学生的培训教育中。共青团组织要将预防性 侵犯教育作为青少年自护教育活动的重要方面,依托各地12355青少年服务台,开设自护教育热线,组织专业社工、公益律师、志愿者开展有针对性的自护教育、心理辅导和法律咨询。妇联组织要将预防性 侵犯教育纳入女童尤其是农村留守流动女童家庭教育指导服务重点内容,维护女童合法权益。要加强协同配合,努力构建教育、公安、共青团、妇联、家庭、社会六位一体的保护中小学生工作机制,做到安全监管全覆盖。

教育部 公安部

共青团中央 全国妇联

2013年9月3日

上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