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段一】

师:“总不得断气”,一个“总”字让我们感受到临死前的严监生有一个心愿未了,还有一个动作也表达了这个意思,是什么动作?

生:伸出两根手指。

师:是啊,严监生死前念念不忘的是什么?按照常理,人临终前最牵挂、最放心不下的一般是什么?

生:亲人。

生:一些重要的事。

生:想说但没来得及说的话。

师:是的,他的家人也是这样想的。请同学们快速读文,梳理出严监生的家人是怎样猜的?结果如何?

生:他的大侄子猜是不是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二侄子猜是不是有两笔银子未曾收回,奶妈猜可能是两个舅爷不在眼前,他们都没猜对。只有赵氏猜对了。

师:他的心愿是──

生:挑掉一茎灯草。

师:好,读赵氏的话,再看看严监生是什么表现?

生:严监生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师:严监生终于放心、瞑目了。

(愚者观课:本片段写了什么在教师的简单梳理下清晰呈现出来,如此梳理是为接下来探究写法,发现作者表达的秘密做铺垫的。此所谓“先立文”,接下来教者不必再反复纠缠在理解感悟内容之上,而要把重心放在反观作者是如何使人物“立形见心”的,可谓先声夺人,符合学生阅读心理。)

【片段二】

师:我们看对严监生临死前的刻画采用的是什么描写?

生:动作和神态

师:为何不用语言?

生:因为严监生病很重,一连三天都不能说话。

师:是的,作者就是根据当时的特定情况采用了动作和神态描写,为我们刻画了这样一位特点鲜明的人物形象。(愚者观课:师生对话虽寥寥数语却一语道破:人物刻画根据特定情况采用合适的描写方法,这就叫点拨!)

【片段三】

师:作者为何不直接写严监生伸出两根手指,赵氏猜出了他的意思,还要写这三次猜测,有无必要?

(愚者观课:此问题立意很高!高就高在,一则,教者细致体察了作者表达的秘密:这三次猜测后严监生的表现正是作者刻画人物的功力所在,作者就是通过这三处细致入微的动作、神态的刻画,既写出了人物的形,也暗含了人物的心;二则,教者通过此一问,将阅读目标直接指向领悟作者的表达秘密。透过这几处描写,临死前严监生的系列表现和他的内心想法跃然眼前。而若不做描写,且不说无法体悟“两根手指”这一悬念的设置对情节发展的有效推进,对于人物形象和内心的体察更是平面而单薄的;三则,联系以下学生对文本写法的自觉发现和课堂的精彩交流,也可见教者的设计立意之高。)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