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引导年幼的孩子读书更多是为了培养其兴趣和习惯的话,那么,引导未成年人中的中小学生读书,更多的是为了驱使他们进行阅读体验,因为人生今后的历程也许只不过是他们前面所阅读的东西的展开。而孩子们对世界总是充满那么多的好奇和想象,同时对人生又总是有着那么多的疑问和渴望。如何满足孩子们的这种知识需求、精神需求?我们必须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读书习惯。要知道,孩子一旦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能够自主读书,驾驭读书,那么,这般由读书产生的影响和效果是无以替代的。

最近,余光中先生鉴于台湾学生的中文能力每况愈下的实际,为维护年轻一代的文化继承权,急切呼吁:“怎样把年轻人拉回来做读者是很重要的。” “把年轻人拉回来做读者”,很难但也很容易。难,是因为电脑与影视科技的优势和诱惑太大了;容易,是因为对于养成了良好读书习惯的年轻人来说,读书之魅甚于影像媒体。如此一说,则答案自在其中:引导、培养读书兴趣和习惯,须从孩子抓起!

格林在《消逝的童年及其他》中说过,或许只有童年读的书,才会对人生产生深刻的影响。而从教育角度说,孩子的阅读是需要引导的。引导得好,孩子从小有了爱读书的习惯,那么必能改变其人生命运。为了培养孩子读书的习惯,在每一个犹太人的家庭中,当小孩稍微懂事时,母亲就会翻开《圣经》,滴一点蜂蜜在上面,然后让小孩去吻《圣经》上的蜂蜜。这仪式就是要告诉孩子:书本是甜的。金钱装在口袋里,智慧装在脑袋里。读书对人生大有裨益。犹太人坚持不懈的学习精神得到了丰厚的回报,不仅涌现出的科学家多,而且拥有亿万家产的富贾巨商也居于世界之前。

无独有偶,前不久获得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华裔科学家高锟,从小就喜欢读书。他的堂哥高铉告诉记者:“小时候,无论是《唐诗三百首》还是《论语》、《孟子》他都熟读,更要学好几门外语。”可以肯定,高锟能获得诺贝尔奖与其在父亲的引导下从小养成喜爱读书的习惯有关。

是的,年幼孩子读书,有时未必能将整本书读下来,但“啃”读的过程,必是不断提升兴趣和逐渐养成习惯的过程。当年任继愈在爷爷身边读《诗经》、《春秋》、《三国志》等古籍,尽管有时只是理解了一丁点儿。但当他听了爷爷的一番话后,终于恍然大悟:“你可能只记住了只言片语,它的意思或许你一点儿也不理解,但是,在你阅读的过程中,那些文字,以及你朗诵时的气氛,它会影响你,净化你的心灵。”任继愈记住了爷爷这番话,从此本着这样的信念,终身与书籍为伴,终于成为大学问家。

我读书,我快乐,我智慧——由浙江省文化厅主办,浙江图书馆、杭州市少年儿童图书馆等承办的“第五届浙江省未成年人读书节”近日在全省同时启动。关注和引导未成年人读书,让他们快乐和智慧,无疑是明智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