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小竹偶》是一节民间美术游戏活动,这个活动是结合我园《幼儿民间艺术教学的设计与实施》这一科研课题开展的,利用的是幼儿身边常见又熟悉的竹,小竹偶的原形是根据民间小木偶改编的,具有美观性和可操作性的特点,制作的难易程度比较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让幼儿在做做玩玩的过程中,体验到制作所带来的成就感,感受民间艺术活动的乐趣,并通过欣赏、制作让幼儿了解本地文化,同时也使文化传承渗透其中。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多感官参与活动,学习小竹偶的制作,掌握用线穿竹子的技能。

2.感受中国民间游戏的快乐,激发幼儿对民间艺术活动的兴趣。

3.体验亲子活动的愉悦,增进感情。

活动准备:

1.每人一份材料:一根线、不同长短的竹子、一根铁丝、纽扣。

2.制作范例1个。

3.视频、竹偶操作台。

教学重点:

制作小竹偶

教学难点:

掌握用线穿竹子的技能。

活动过程:

一、看录像,引出课题

1、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段精彩的录像,请你看看录像里有谁?它们在干什么?

2、教师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它们在干什么?

二、操作体验,激发兴趣

1、这些小人真好玩,那到底是用什么办法让这些小人动起来的?

2、老师把录像里的小人也带来了,你们看,这个小人下面有什么?

3、出示小竹偶,教师边说边示范。

(1)左拉拉,右拉拉,松一松,紧一紧,小人就听话了。

(2)好玩吗?老师请一个小朋友上来玩。

4、放音乐,幼儿操作小竹偶。

三、了解材料,认识竹偶

1、小朋友多很喜欢这些小人,那谁能看出这个小人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2、对了,这个小人是用竹子做的,他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小竹偶。

(1)师:你们看,这个小竹偶有一个头,他是用一颗苹果娃娃的纽扣做的。

(2)这个是小竹偶的身体,它是用一节最长最粗的竹子做的。

(3)身体的两边有两只手臂,这个是上臂,这个是下臂,上臂短下臂长,上臂是用两节短一点的要一样长的竹子做的,下臂是用两节长一点的要一样长的竹子做的。

(4)身体下面有两条腿,这个是大腿,这个是小腿,大腿长,小腿短,大腿是用两节短一点要两节一样长的竹子做那么,小腿也是用两节长一点的要一样长的竹子做的。

(5)小竹偶的脚是用两颗黑黑的纽扣做的。

、教师带领制作,边做边讲解

步骤:

第一步:师:请小朋友把这根线拿出来,然后把这根线对折,。

第二步:师:我们来做小竹偶的头,请小朋友把小竹偶的头找出来,然后再看看纽扣的后面有什么?再把这根线往纽扣的洞洞里穿过去,再把小竹偶的头固定。

第三步:我们来做小竹偶的身体,它的身体是用一节最长最粗的竹子做的,请小朋友把它找出来,然后把这根线穿往竹子的洞洞里穿过去。

第四步:我们来做小竹偶的手,我们先把小竹偶的肚子里的两根线勾出来,然后找出两节一样长的竹子来做小竹偶的上臂,再把这根线分别穿过去。然后再找出两节一样长的竹子来做小竹偶的下臂,再把这根线往洞洞里穿过去。

第五步:我们来做小竹偶的脚,请小朋友找出两节一样长的竹子来做小竹偶的大腿,再把这根线分别把它穿过去。剩下来的两节竹子就是做小竹偶的小腿了,现在我们把这根线分别把它穿过去。第六步:给小竹偶穿上鞋,这两颗黑黑的纽扣就是小竹偶的鞋子现在我们把这根线分别把它穿过去。

五、亲子游戏,体验成功的快乐。

1、小竹偶已经做好了,现在我们一起来试试看 ,你做的小竹偶会不会和录像里的小人一样会动起来。

2、放音乐,玩竹偶。

课后反思:

竹子是我们生活中十分常见的事物,本次活动的生成也是来源于孩子的一次偶然发现,可以说该活动是生成于孩子的兴趣。众所周知,我们中泰是竹乡”。孩子们对竹子,十分常见,十分熟悉的。这就符合了新纲要中所提到的“教育内容要贴近幼儿的生活”、“教育活动要生活化”的精神。

小竹偶是我园民间艺术一项特色活动。通过讨论、思考、对比、尝试等方法,自主习得了简单基本的操作技能,获得了制作成功的体验小竹偶制作,看似简单,其实蕴藏着不少科学原理,最为吸引幼儿的应该就是拉着这两根线让竹偶动起来,制作的过程中教师充分调动了幼儿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在做做玩玩中,幼儿已不知不觉地开启了探索民间艺术想象的兴趣之门。

总之,作为一名老教师来说,我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所以在以后的工作、学习、生活中,我还要向好的教师学习,多看相关方面的资讯,多了解有关幼教界的信息,以更多的知识来充实自己,提升专业素养,提高业务水平。除了这些之外,我们最最重要的是要有一颗爱孩子的心,这样才能做到从孩子出发,了解孩子,贴近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