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兴趣”为突破口,研究小班科学活动的教学设计

1、观察生活 寻找问题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科学领域目标的第一条明确提出,要激发幼儿“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在内容与要求里,也相应地提出了要“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欲望。”这是由于儿童的思维具有直觉行动和具体形象性的特点,与其日常积累的经验表象直接相关,原有的经验水平会直接影响其认知质量。因此教师要更多地提供与幼儿生活密切相关的物质作为幼儿科学探索的内容,让幼儿对周围事物、自身、自然界、动植物、周围的科技产品产生兴趣。一年来,我们选取了水、冰、面粉、磁铁等幼儿生活中常见的物质作为探究内容,鼓励幼儿结合自身对事物的已有的经验,调动多种感官感知物体的特性,引导幼儿在观察、操作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持久的、充满兴趣的探索中开阔思维,自主地获得更多的经验,得到多元的发展。

2、创设情境 萌生问题

罗杰斯说:“我知道我不能将任何东西都教给学生,我只能为学生提供一个促使他学习的环境。”一个能够促使幼儿学习的环境,是一个能引发幼儿思考的环境,幼儿在适宜的环境中才能生成问题。在活动中,我们往往采用游戏、故事、图片、小实验等方式创设问题情景,设置悬念、提供诱因,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例如在《有趣的磁铁》系列活动中,我们分别以 “飞机飞上天”和“兔妈妈逛公园”游戏导入主题,并巧妙地隐藏了操作手法,使幼儿看到“飞机”、“小兔”竟然自己动了起来,一下就引发了幼儿的猜测,问题随之而来,继而产生了解答问题的欲望,激发幼儿带着问题进行有目的地探究活动。

3、提供材料 解决问题

幼儿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使他们特别乐于摆弄和操作物体,尤其是对那些变化的环境和事物。而这一过程就是幼儿的探究过程。教师适时、适度、适宜地提供与幼儿探究相适应的材料,可以激发幼儿的问题意识。

上一页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