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教材的对象是四年级下学期的儿童。孩子们从一年级开始经历了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区(家乡)生活的体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本册教材旨在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眼界,让学生从了解社区(家乡)逐步到了解祖国,认识世界过度。《通信技术与我们的生活》就是让学生从身边最平常的通信工具着手让学生体会各种通信工具与当时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关系,学习信封的正确写法,了解邮递员工作的情况,从而尊重劳动及劳动者。

《通信技术与我们的生活》是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穿越时空的生活”中的第一个主题。包括《不断更新的通信家族》、《信的旅游》、《绿衣使者》三个内容。本主题主要帮助学生了解有关通信方面的发展,认识到科学技术的进步在通信领域中所产生的巨大影响,指导学生通过了解从寄信到收信的几个环节,使学生从中体会和理解到劳动者的辛勤劳动和对社会发展所做出的伟大贡献,养成学生尊重劳动及劳动者的积极态度。

学情分析

一)学习能力分析:

1、四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三年半的品德课学习后,已基本掌握一定的调查、探究及搜集资料的简单方法,有一定的组织、协调和合作能力,可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一定深度的讨论和探究,可以课前自己查找邮件的种类,了解到邮政法规等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但由于学生的能力有限,特别是领导意识较差,一旦分小组研讨、查找资料时,往往会出现群龙无首的乱相。所以在安排讨论、探究及体验活动时,教师必须给学生交待明确的任务,任命有责任的组长,提供讨论、探究的渠道,并为学生创设实践、体验的机会,以提高学生活动的实效性。

2、四年级上册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学习了正确书写信的格式,但没有接触到写信封,所以正确书写信封是教学重点。

3、经过三年级的信息课学习之后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查找资料能力。同时他们也能熟练的用聊天工具和好友们交流,较为熟练的上网搜索资料,发送EMAIL。

二)对教材的熟悉程度:

1、学生对周围的通信环节非常熟悉,能熟练的运用电话与亲朋好友通话。

2、对于历史上的通信方式,学生的认识只是简单的通过影视作品零星不够全面和系统,有待系统化和深入。

三)生活背景分析:

1、民众有部分学生是留守儿童,特别是村里的孩子,他们的父母忙于经商而疏于与孩子交流。平常紧要事务的联系都是靠打电话,亲子感情淡薄,学生在精神情感上处于饥渴状态,他们急需寻找一种可以跟父母沟通的途径,而写信是最朴实、最能表达真情实感、最能打动父母的一种好方式,教会孩子们正确的寄出自己的信,是非常有必要的。

2、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通信发达,交通便利邮差这一职业在珠三角的传递书信这一方面的工作作用表现不是很突出,学生无法体会到邮差工作的艰辛。

教学资源分析

由于受地方资源的限制,民众没有可供学生参观的电信博物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只有引导学生在课前利用其他渠道,搜集古代通信工具如何传递信息和部分近代通信技术是如何诞生的相关资料。此外,教师也要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近代通信技术和工具如何普及和完善的相关补充材料。

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邮差的工作,我们可以创设条件采访民众邮局的邮递员或者请邮递员到学校为学生讲讲他们的工作,并可以借助发达的网络让学生们观看感动中国的邮差故事,让学生更深一步体会到劳动者的可敬。

总体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通信技术及工具的演变与发展,以及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2、正确地书写信封,说出关于寄信的一般常识。

3、了解一封信从寄出到收到的几个主要环节。了解邮政工作者的辛勤劳动,了解通信是人们相互之间进行沟通的重要方式之一,是联系人与人之间情感的纽带。

能力目标:

1、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去实践、比较、发现、探索、解决感兴趣的问题,充分体现主动性、探究性。

2、引导学生对学习活动中获得的资料进行一定的整理、分类、比较、分析,并得出正确的结论。

3、引导学生在学习合作过程中为正确、客观地评价自己或他人的学习所得。

态度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体验科学发展推动通信技术及工具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积极影响,进而感受到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2、列举通信中的一些规则,养成自觉遵守通信规则的意识和行为。

3、从一封信寄出到收到的几个主要环节,体会邮政人员在其中付出的辛苦。养成尊重他们及其劳动的积极情感,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了解通信技术与人们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并在活动中训练和提高学生讨论、探究及动手操作的能力,并学会合作。

2、了解通信是人们相互之间进行沟通的重要方式之一,是联系人与人之间情感的纽带。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积极情感。

难点:

1、认识和了解科学技术的进步在通信领域中所产生的巨大影响,进而感受到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2、列举通信中的一些规则,养成自觉遵守通信规则的意识和行为。

3、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积极情感。

教学设计思路

通信技术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处处能感受到。本模块的教学设计思路将遵行“走进生活,回归课堂”的理念,通过一列列教学逐步深入教学,提升主题。

1.精心设计导入,让学生迅速进入情境

好的导入设计能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对课堂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本模块使用的导入有巧用学生喜爱的电视节目《多来A梦》中时光穿梭机将学生一下子带回到远古年代,激发了探索的欲望;有可敬的“邮递员”到班级送信。这些导入接近儿童心理和生活使学生能迅速进入情境,激发学习欲望。

2、与时俱进,更新教学资源,让课堂更精彩

在传统教学中,我们对教学资源的认识主要局限于教科书。我们往往把品德与社会课上成看图说话课。模块第一主题文主要由围绕“参观电信博物馆”、“古代现代通信工具简介”、 “通信技术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以及“通信礼貌”这四个方面的内容的相关文字及插图所组成。其包含了以下四个教学要素(1)比较完整地了解通信技术的变化和发展。(2)不同通信工具的使用对比。(3)了解通信技术对生活影响(4)培养基本的通信礼仪。课本图片提供了比较完整的古代现代通信工具发展过程。但对于本主题重点之一通信技术对生活的影响本文只提供了两幅图片,在教学中我们将引入现实生活中一些事例对这一点加以拓展,使学生对该重点的体会更为深刻。再如《绿衣使者》这一主题中,我们不仅六幅照片体会到身处不同环境中的邮政工作者的敬业精神以及他们的辛勤工作为千家万户送去了温暖。我们还将通过视频播放2005年感动中国的邮差王顺友的故事,深化本主题,我们还把毕业学生寄给老师的信带到了课堂,让学生感受到收信者心情的快乐从而感受邮递员工作的重要性,使本模块的教学真正“走进生活,回归课堂”

3、运用多种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一门活动型综合课程”,活动是该课程的重要特征。小组讨论、汇报、探究这些彰显学生主体性的活动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除此之外观视频断对错,小组表演等活动实现了课程“体验、探求、研究、自主”的总目标

教法分析

“体验、探求、研究、自主” 是《品德与社会》课的主要特征,在《通信技术与我们的生活》这个模块的学习中我们在教学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我们提出教学要为学生提供主动参与、自主学习的空间,所以本课的学习以学生的合作探究的方式开展小组学习,教师适时引导。通过小组汇报、学生表演、通信知识猜猜看、动手写一写、看一看议一议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使学生的学习成为积极、愉快、成功体验的过程。由于受地方资源的限制,本地没有可供学生参观的电信博物馆,因此,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在课前利用其他渠道,搜集古代通信工具如何传递信息和部分近代通信技术是如何诞生的相关资料。此外,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近代通信技术和工具如何普及和完善的相关补充材料。而对邮政人员在寄信过程中的辛苦我们通过指导看视频、谈感受、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先走进生活,再回到课堂,达到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但是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也不是一步到位的,考虑到学生分析问题能力还有限的具体情况,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到,正是这些邮递员的工作,保证着信件的传递,邮路的畅通。绿衣使者用自己的辛勤工作为千家万户送去了温暖。使学生的情感真正的到升华。做到放中有扶,扶中有放,逐步提高学生自我探究能力。

学法分析

学生经过三年半的品德课学习后,已基本掌握一定的调查、探究及搜集资料的简单方法,有一定的组织、协调和合作能力,可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一定深度的讨论和探究。在学情分析中我们了解到学生对于现代通信工具具有一定的认识,并在日常生活中具有使用的经验,对于工具的使用也有自己的体会。通过课本简单的插图学生还能体会到邮递员平凡辛勤的劳动。但必须考虑到学生的搜索能力、感悟能力有限,在安排讨论、探究及体验活动时,教师必须给学生交待明确的任务,任命有责任的组长,提供讨论、探究的渠道,并为学生创设实践、体验的机会,以提高学生活动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