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妈妈说,这个名字不是她起的,是爸爸起的。而爸爸又说,他征求过妈妈的意见。但是妈妈说,征求意见不等于是她起的呀!征求意见是征求意见,起是起。他们两个每次发生争论,都是你有道理,我也有道理。我还从来没有看见他们两个你有道理、我没有道理的时候。这真是很了不起,不像我们小孩吵架了,被大人看见,被老师看见,要么就是你错,要么就是他错,要么两个人全部错,怎么会你有道理、我也有道理呢?

不过这也没有什么关系,因为我的爸爸叫“大土豆”。他的名字当然不是叫大土豆,而是叫戴豆豆。可是人家从小到大都叫他大土豆。好几回,在马路上走,有人就哇啦哇啦地叫他大土豆,“这不是大土豆吗?你好!你好!”他们看见大土豆都特别高兴,弄得好些人都盯住我们看。大土豆说,那是他的小学同学,久别重逢。所以你说大土豆的爸爸妈妈做事动脑子了没有?我看也没动什么脑子。大土豆的爸爸妈妈就是我的爷爷奶奶。

妈妈说:“你爸爸妈妈给你起个名字叫戴豆豆,他们就没有想到你以后会长大?长大了还叫豆豆,豆豆,不觉得好玩吗?以后老了,就成了豆豆爷爷,老豆豆!”

爸爸说:“老豆豆怎么啦?老豆豆才可爱。”

“哈,老豆豆才可爱,老头子豆豆了还可爱,你以后成了老头子豆豆了千万别叫我和你一起出去,要不走在马路上,人家叫:‘老豆豆!老头子豆豆!’我的脸藏也

来不及。”妈妈说。

其实这个问题对我而言也一样,以后我变成老头子了,人家仍旧是叫我戴小桥,戴小桥爷爷,或者干脆叫我大香蕉爷爷,大香蕉老头子,那才有的好玩了!我的脸难道来得及藏?

妈妈说,你们两个刚好是一对活宝,一个叫大香蕉,一个叫大土豆,都是可以吃的东西。妈妈这么说的时候,一定觉得很有趣,所以满脸笑容。

阅读驿站

一个与名字有关的绰号,引发了主人公的一长段似乎漫无边际的“唠叨”——这是精力过剩的童年所特有的丰沛的联想和述说能量的外化。口语化的叙述语言中,孩子气的理直气壮和语流中不时出现的同语反复,把一个好动、机灵、充满活力的男孩的形象,栩栩如生地推到了我们跟前。故事的幽默是暗含在主人公童稚的叙述中的。比如故事起头的那句“可是你们最好不要叫我大香蕉,因为我们班级里的同学就是叫我大香蕉的”,发话人的本意是要强调“最好不要叫我大香蕉”,但他的强调却不但泄露了自己的绰号,而且无意中向读者暗示了这一绰号的合理性(因为班级里的同学都这么叫)。这种发话意图与话语实际效果之间的落差,使小说从一开始便进入到一种幽默的故事氛围中,并一直持续到结束。

上一页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