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全愈:你说到应试教育,让我记起一件事。1994年底我第一次回国的时候,看到许多过去的朋友一个个红光满面,但是身体并不好,不是有心脏病,就是有高血压。当时我还非常蹊跷。朋友说:“别提啦,都是吃王八吃的。”

应试教育就像吃王八一样,立竿见影,见效挺快。考试的成绩也很能让孩子、进而让家长“红光满面”的。但这个“红光满面”,却是以损坏内部健康为代价的。

应试教育立竿见影,看得见,摸得着;素质教育听人说很好,但见效太慢。人们又没有亲自尝过素质教育的甜头,就有点等不及了。特别是现在,一家一个孩子,是希望的命根,大家都有“试不起”的心理。

应试教育确实有诱惑力,我们在矿矿的身上已经尝到了素质教育的甜头,但有时也禁不住诱惑,想让他多学一点是一点。实际上,正是应试教育有很大的诱惑力,才危害很大。

实行减负后,学校和家长们发现,孩子们的成绩普遍下降。于是,引起了人们的恐慌。

可大家都忘记了:减负本身就是要让孩子从过重的课业负担中、从考试机器的高压中解放出来。成绩有所下降,是必然的,完全不必大惊小怪。注重了素质教育的孩子创造力强,后劲会更大。

王少卿:以《素质教育在美国》为标志,世纪之交,中国形成了一股声势浩大的家庭教育热和素质教育热,出现了舆论众声喧哗、家长不知所从的情况。这个时候,家长能做些什么?

黄全愈:中国人喜欢一窝蜂,喜欢急功近利,总以为吃什么补什么。见别人培养出了“哈佛女”,就想照抄一份菜单,依样画葫芦也造出一个“耶鲁男”来。

可素质教育根本没有一二三四五式的千篇一律、一成不变的具体操作方法,要是有这样的方法,素质教育早就搞成了,还用等到现在?这是用应试教育的思维来看素质教育。倘若以为素质教育是某个人的事,某个人能开出灵丹妙药,让孩子“吃”了就能立竿见影,那是一种误解。老师、学者并不是全知全能的圣人。

人是有差异的,用一成不变的模式去“套”有着千差万别的个体,是不科学的。经验是有局限性的,是因人而异的,东施效颦的故事,道理不深,但真正理解起来却不容易。

王少卿:好像也不能全怪家长。中国教育的弊病是应试教育,这一点人们都看到了,但是实行起来,又自然不自然地走到这个老路上去,似乎成为了一种积重难返的局面。这里面肯定有很多深层的原因。

上一页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