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少卿:黄先生,谢谢您能接受我的采访。您写了那么多的书,做了那么多的讲演来谈论素质教育,影响也都非常大,但是您自始至终也没有对什么是素质教育给一个明确的答案。有人对您这一点颇有微词,说您是“博士卖驴,全纸无驴”。

黄全愈:实际上,在中国缺的并不是对素质教育的定义。

前两年,北京四中的刘校长告诉我,对“素质教育”的定义,国内有54种之多。我不想也参与到这场概念上的争论中去。与其我在那里“玩弄”概念,不如由读者看了书后,自己去“启疑”、去思考、去总结、去概括……“答案是丰富多采的”,这正是我的教育理念。

王少卿:答案确实丰富多彩。类似的问题我问过一位重点中学的校长,他的说法是,现在的教学大纲都规定好了,德、智、体、美、艺都有具体的课程,只要按照现有课程、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都做完了自然就达到了素质教育的目的。

黄全愈:并不是“德、智、体、美、艺”摆在那里,就是素质教育,如果一切为了考试,它仍然还是应试教育。关键不在于您开了什么课程,而是于您是否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

我曾被邀去听一所国内重点中学的语文示范教学课,课文是《蟋蟀的住宅》。课后点评时,我讲到了一个不太客气的问题: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蟋蟀的两个特点是善于唱歌和擅长做窝。可实际上呢?蟋蟀最“有名”的特点应该是打斗!遗憾的是,并没有老师“突破教学大纲的要求”,鼓励和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去思考课文所没有提及的蟋蟀这个“有名”的特点。

王少卿:跟这位校长不同,很多家长对素质教育也有自己的理解,那就是让孩子学了钢琴学画画,学了画画学书法……然后家长就非常满足地想,我的孩子素质已经很高了。

黄全愈:这也是错误地理解了素质教育。本来业余学弹琴、学绘画之目的是陶冶孩子的情操,培养孩子的审美意识,使孩子得以更全面地发展。但现在,家长们让孩子学这学那,是为了让孩子考级,为的是能给中考和高考加分,这就产生了异化,因为目的和性质都变了。其实,是否在搞素质教育,并不是看您的孩子是否在课外学了弹琴绘画,而是看您是否培养孩子的创造性,尊重孩子的独立性,发展孩子的个性,健全孩子的人格……

王少卿:有些家长反映,素质教育有些像花拳绣腿,好看不中用。面对升学的压力和社会既有的评价标准,家长们心里赞成素质教育,行为喜欢应试教育。在这种情况下,如何给家长们提供一个对孩子进行素质教育时最切实可行或者说最重要的方法?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