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人为善,善莫大焉。“与人为善”是一种崇高的道德修养,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美德,更是社会和谐的一种润滑剂。复旦大学室友投毒案后,培养孩子这样的道德修养再次被人们高度重视——

黯然离校的悲伤:集体生活的瑕疵故事

“孩子跟室友关系处不好,不得不转校。”市民张先生说起侄女的事情,颇为头痛。据介绍,刚上初一就进了一所中学读住校的侄女完全不能适应集体生活,一段时间说某同学打呼噜,自己没法忍受,一段时间又抱怨某同学跟自己过不去,处处找茬,让自己很不舒服……最后几乎所有的同学都有了这样那样不可调和的矛盾,跟室友闹得不可开交,以至于没法在学校正常学习,家人只好联系其他学校,让其转学。

据了解,张先生侄女这样的情况并非特例。不少刚进入初中寄宿制的学生里,这样的例子每年都在发生。

“那个女孩子太讨厌了,不但寝室的人讨厌她排挤她,连班上的同学都一致地讨厌她,只好转学了。”家住南街的王女士说起女儿的室友告诉记者,女儿去年进入高新区某私立中学念书,没想到遇到那样的室友:随时在同学面前炫耀自己家里如何有钱,“吃的孔雀肉,钱数得手抽筋。”时间不长,室友里炫富没人感兴趣后又在班上同学面前炫富,最后弄得全班同学都避之不及。家在我市某县做包工头的父亲没法协调女儿跟同学的紧张关系,只得转回县上念书。

绵阳小岛幼稚园园长吴鑫老师说,目前的孩子,习惯了被包围,习惯了成为家庭的中心,身边的人都围着自己转,加上独生子女的社会交往圈子太窄,基本都以家庭为单位在活动,没有真正的社会交往的体验。所以以自我为中心的表现很突出,缺少宽容、尊重等优良品质,造成了进入中学生活后难以“和谐群居”的局面。

家长的困惑:如何处理孩子纠纷?

“女儿11岁,四年级,性格内向,倔强,成绩不错。昨天去家教老师那边接她回家,路上女儿告诉我,她班的另外两个女生老是排挤她:有时候不搭理她,做作业要把她挤得很紧,回转的地方也没有。本来补习班的地方就太小,有点挤,小孩再霸占点位置,就写字也困难了。有时她们俩有说有笑的时候,女儿插一句人家就不理她,两人还老是小声嘀咕……”市民邓女士告诉记者和朋友女儿的困境时,非常难过和困惑,“她说着说着就大哭起来,说恨不得杀了她们,不要跟她们在一起了,把我吓了一大跳!”

女儿这样的“悲愤”情绪让邓女士看到这事对她的影响出乎意料的大,她到处询问自己该怎么处理。不少家长给出了建议:约见那两个小孩,告知她们对女儿的伤害,警告她们;给那两小孩吃糖,和谐一下;告老师,让老师协调……

三台潼川二幼的李红梅老师认为,现在不少家长都有教育的误区需要纠正。孩子与同学发生纠纷,正是教会她人际交往的好时候,这是孩子社会能力的培养,需要高度重视,正确处理,否则会给孩子留下终身影响。这时候的家长首先应该详细了解自己的孩子为什么会被同学排挤?孩子本身哪些行为让同学不高兴?与女儿一同分析原因,再鼓励女儿改正自身的缺点,想方设法跟同学沟通。让孩子在沟通中锻炼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未来的群体生活不无好处。

一位有经验的家长告诉记者,有一次孩子回家后很生气,一问才知是平时经常在一起的伙伴说不跟她玩了。家长便问,那你有没有对不起别人?她说没有,家长说那没关系,明天你当什么事也没发生,学会容忍。后来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一切如故。这位家长就经常教育孩子不要斤斤计较,别人有的我不一定有;比你优秀的同学也有缺点,比你差的同学也有优点,关键是要发扬优点;要勇于容忍别人的不对,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等等。

专业的意见:让孩子在争论中自我成长

“我觉得孩子之间相处的能力应该从小关注。孩子的事情孩子自己解决,家长不要插手孩子之间的小摩擦,更不能用大人的方法来解决孩子之间的问题。不要怕孩子‘吃亏’,其实,在这些小争论的过程中,孩子在自我成长。”据吴鑫老师介绍,现在大人插手孩子纠纷的事情很多,幼儿园特别明显。比如,孩子在幼儿园因为争抢玩具抓伤了,家长看了很心疼,有的家长就会教孩子:你以后离他远点,免得伤到你;比较极端的还会说:他打你你就打回来。并且还会来幼儿园找老师,甚至找孩子的家长来理论这件事情。

“其实,明智的家长应该是心平气和地跟孩子交流这件事情的起因,和孩子一起分析受伤的原因和解决的办法。老师觉得可笑的是,经常有家长还在生气的时候,小孩子已经在一起玩得很开心了。”

吴鑫认为,孩子的问题更多的是教育问题。其中,家庭教养方式的问题占很大的因素。很多孩子在家长那种“以牙还牙,绝不吃亏”的氛围下长大,养成了唯我独尊的个性,容不得同学半点不对,所以他不知道面对纠纷到底该怎么正确处理,最后导致那么多极端的案例出现。

“我们上幼儿园的时候,就有《三只蝴蝶》的故事,告诉我们‘我们都是好朋友,要来一块儿来,要走一块儿走’。没想到现在的个别孩子没有把故事的精髓领会到,喜欢独来独往,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一位家长告诉记者,家庭教育在人际关系方面的极度缺乏造成了孩子难以“与人为善”。总认为好东西都应该是自己的,错误都是别人的。他认为,努力让孩子学会宽容,容忍别人的缺点;学会帮助别人并在助人的过程中体会快乐;让孩子参与团队活动,获取认同感和集体荣誉感,这样,孩子与人为善的品质就能培养出来了。

孩子能和同学们友好相处,被老师和同学认可,是家长的最大心愿。社会之门尚未向孩子打开,我们都要为孩子做好充分的准备,让“室友”成为见证成长的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