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体育活动中我渐渐发现,幼儿的兴趣具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女孩侧重于节奏轻快、力度较小的运动,而男孩侧重于力度较大、速度较快而刺激的体育活动。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的性别差异越来越明显。如在组织大班女孩喜欢的跳绳活动时,她们积极性高,能坚持锻炼很长时间。而在进行他们不喜欢的滚铁环活动时,她们则情绪低落,刚玩一会儿就问:“老师我不想玩了”,“老师怎么还不结束啊?”男孩子对他们不喜欢的活动也是如此。如何对待幼儿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性别差异,如何使每项活动都受到孩子们的欢迎,成了我们研究的课题。

幼儿的性别差异是先天就有的,就像女孩喜欢布娃娃,男孩喜欢汽车和枪一样,我们应该承认这种差异,尊重幼儿的兴趣和爱好,提供条件让幼儿在自己擅长的那一方面有更好的发展。但幼儿期的教育是基础教育,我们应引导幼儿全面发展,所以我认为教师不应人为地加大性别差异,而应尽量缩小这种差异,引导幼儿尝试各种活动,从各方面都得到积极的锻炼。

一、鼓励幼儿积极参与体育活动,不限制儿童参与性别游戏活动。

游戏是儿童活动的主要内容,儿童在游戏的过程中能增进两性间的相互了解,从而减少性别偏见,使两性的气质与性格得到互补,充实各自的心理内容。由于传统观念认为男性在体力和速度方面由于女性,因而竞争性的体能活动被认为不适合女性而限制了女性的体能训练和发展。心理学家曾指出,青春期之前运动体各方面不存在性别差异,青春期之后才逐渐出现。因此教师不应当在游戏和体育活动上划分严格的界限,规定某种活动只准男孩参加或只准女孩参与,而应当鼓励所有的儿童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促进体、智、德、美的全面发展

二、从主观上平等对待男女幼儿

经过分析讨论,我们否定了以前那种男女分组带活动的方式,而是以男女各半进行活动或全体幼儿一起活动为主。这样教师首先从主观上平等对待男女幼儿,使幼儿淡化角色意识。如在大班的跑步比赛中男女穿插,以组为单位来决定胜负。刚开始有的幼儿仍受角色意识的影响,不愿和异性比。如有的男孩提出“她是女的,我不愿和她比”,问他为什么,他答道:“女的跑得慢呗!”对于这样的男孩,除了进行正面教育外,我还让他们亲自比一比试一试,当女孩超过他时,他就不会再振振有词了。当然多数情况下我们还是坚持男孩与男孩比,女孩与女孩比。因为研究表明,同性相比幼儿的积极性更高,小组中既有男生又有女生,比全是男生或全是女生积极性更高。

三、激发幼儿对因性别而显现出来的弱势体育项目的兴趣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