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如乘法分配律学生比较难懂,但如果和生活问题相结合,学生就会感到比较容易理解,学起来会感到轻松。教学时可以先出示妈妈买来3包糖,有每包6粒的,有每包8粒的,妈妈一共买来多少粒?可以有两种不同的解法6×3+8×3、(6+8)×3,可以让学生初步感到方法不同结果却相同的事实。同样教学分数意义后,我们可以设计这样的一组题(先让学生找一找谁是单位“1”,再口答):“是学校人数的1/4,是全县人口的1/4,是全国人口1/4,是全世界人口的1/4,如全中国有12亿人,它的1/4是多少?全中国有12亿人,全世界有多少人?学生虽然还没有学过分数乘法的计算,但由于源于生活,学生容易理解,而且学生也能正确解答。

(二)改变应用题设置呆板,解答规范的现状,增加开放性。

1、 呈现方式多样化。

应用题应更多地成为学生应用数学的载体,而不仅仅是一种]数学题型。这样教师就可以不拘于形式,在学习材料的选择与呈现时可以灵活处理。当然,教师应注意学习材料要选自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并尽可能蕴涵与新知学习密切的数学问题,尽可能增加信息量,尽可能使每个学生都成为信息提供的主体,改变以往学生等待信息为主动学习者,使学生成为信息的采集者和提供者。

⑴搭拼式的呈现方式,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提供给学生熟悉的一些条件让他们进行搭配,促使其积极主动探索。如教学“求剩余”为基本数量关系两步计算应用题,呈现时可以提供下列条件:“①一瓶药原来有30粒;②平均每天吃6粒,③吃了4天;④吃了24粒。让学生选择其中的若干个条件提出问题。学生大胆地提出提出了以下问题:①一瓶药原来有30粒,吃了24粒,还剩多少粒?②平均每天吃6粒,吃了4天,吃了多少粒?③一瓶药原来有30粒,平均每天吃6粒,可以吃多少粒?④一瓶药原来有30粒,每天吃6粒,吃了4天,还剩多少粒?再让学生口答这些应用题。由于①——③题都是一步计算的应用题,学生很快就能回答,但第④题有一定的难度,且是本节课准备探索的知识,大多数学生感到困惑。心理学实验表明:“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欣慰,便会激起多层追求成功的欲望。”这样开放性的呈现方式,既沟通了与新知识密切相关性的旧知识,又使学生在成功的基础上激发了继续探究的愿望。教师提供的信息不仅可以是文学信息,也可以和统计的知识相结合,如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复习整理可这样设计:

上一页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