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概念是反映现实世界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是小学生学习基础知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一切数学公式,法则、规律的推出都离不开概念,由于小学儿童思维特点和知识上的局限,他们要获得数学概念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认知心理活动的过程,因此,小学生学习数学概念容易出现一些障碍:

学生对数学概念与感性经验缺乏区分,易混淆,如在计1/5+1/5时,有的学生算出的结果是2/10,这中因为对“整数单位”,“分数单位”这些概念没有清晰地掌握,从而影响了对“同分母分数”这个概念的理解,造成了计算上的错误。又如,学生在学习“约数和倍数”这一概念时,对于这组概念的正确表述是“如果a能被b整除,数a就叫做数b的倍数,数b就叫数a的约数”而往往有的学生不注意语言的科学性和准确性,竟把这一概念说成是“如果a能被b除尽,那么a 是倍数b是约数”。这一说法显然是错误的,首先,除尽与整除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其次,约数和倍数是成对出现的,是紧密联系的概念。基于类似的学生存在的对概念理解上有障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怎样帮助学生排除障碍,使他们学好数学概念呢?

第一、富的实例,使学生充分感知。

在进行概念教学时,应使学生从各种情境中去接触概念,以使其便于理解。例如:在导入一个新的概念时,最好使用大量的实物,事实和事例等,并必要的说明,使得有关的事物连续出现,相同的刺激重复出现,就易于区分哪些是重要的属性,哪些是次要的属性。

第二、抓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概念,明确其内涵和外延,例如:“整除”这个概念着重指导学生抓住“数a除以数b,除得的商正好是整数而没有余数”这一内涵,在些基础上,强调“相除的两个数是自然数,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这一外延,并且实例说明,这样抓住念的内涵和外延教学就能让学生真正掌握“整除”这一概念。

第三、用“变式”引导学生理解概念的本质。

在学生初步掌握了概念以后,可以变换概念的叙述方法,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各个方面来理解概念,概念的表述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如讲述“质数”这一概念时,可以说是“要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经外,不再有别的约数,这个数叫做质数”有时也可以这样说“只有被1和它本身两个整除的数叫质数”。这样学生对这同的叙述都能理解,说明他们对概念的理解是透彻的,是灵活的,不是死记硬背的。

第四、抓概念的实例的反例。

对于学生有些不易弄清的概念,先指导学生分析一些有关的概念的实例和反例,再与学生一起归纳总结出正确的概念,例如:“奇数与质数”、“偶数与合数”这几组概念,可让学生举出若干实例,找出每组两个数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并出示一些判断题,让学生作出判断,这样学生经过了由正到反、由反到正的认识过程,有助于学生对概念的深化和理解。

第五、抓概念的本质属性

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教师可以先提问学生:“日常生活中我们见到的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形的?”学生在这一问题下,肯定争先恐后的回答出老师所提出的问题,于是“圆”在学生的头脑中已有了一定的形状。这样直观形象地引进概念,为学生提供了适合概念的感性经验,并引导学生发现其基本属性。然后,教师在学生已经形成“圆”这一概念的基础上出示这一概念的名词,这样学生更容易对这一类似概念的掌握。

总之,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指导学生对数学概念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要能够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生活实际,遵循教学规律,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进行讲述,就能帮助学生学习和正确地掌握一些容易混淆的数学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