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的故事》教学片断

平时的课堂总是老师在讲台桌前讲得有声有色,学生却不一定认真学习,有时候就会让我们气得直咬牙,特别是拓展阅读课文,学生学习的劲儿更会有所松散。为了改变这一常态,我又一次当了个 “懒”老师。其实像这样“懒”,学生却越激动,越喜欢上这样的课。这学期我已多次坐在学生的座位上,挺直胸膛听着台上的同学讲课了。

课堂回放:

“同学们,布置的预习工作完成得怎样呢?”一说这话,学生马上猜出我的用意了:今天这一课《报纸的故事》,老师又会偷懒了。班上顿时乐开花了:备课的备课,朗读的朗读,讨论的讨论,好不热闹。看着同学们的表现,我想他们肯定是想当一回语文老师风光风光,但又担心上不好变成同学的笑柄,所以如此认真地准备着。

随机抽了三个同学,第一个中等生就像我平时上课一样先叫同学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又积累了好词好句,最后找出“我”为什么想订这份《大公报》的原因,还体会到了这份报纸对“我”来说的得来不易;第二个优等生还让同学模仿“我”和妻子的对话,体会当时这三元的不易,以及我订这报纸的用心;没想到第三个学生是班长,她更是模仿着我平时上课的样子与流程,板书课题——报纸的故事,然后在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又避免了与前两个同学的重复,提出第一个问题:“文中妻子的‘啊’字可以体会到什么?”我没想到她的意图是想引出当时的背景,说明在这贫困的时期,订这份《大公报》是一种奢侈,更没想到同学们不负她所望,连平时安静的同学都举手了,而且回答得头头是道,我觉得她的学生还真给力。于是,她对他们提出了第二个问题:“为什么妻子会略有嘲弄地问我?”齐刷刷的手让我顿时明白了,学生都乐在其中,他们在认真学习思考着呢。果真,这堂课不负我所望,班长又学着我的样子,让全班同学把掌声送给一个个发言的同学。于是我把掌声作为三个小老师上课的结束。

最后,我总结了这节课中三个小老师的表现,同学们异常认真,生怕漏掉什么重要的内容,我想他们肯定是在吸取着经验,争取下次当个“更优秀的老师”。

又一次,学生与我约定下一课继续让他们来自己当老师,老师先一边歇着去,最后再上场总结,我当然是恭敬不如从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