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有出息,于是经常会在口头上给予孩子“督促教育”。但又往往不注意沟通方式,导致说出来的话让孩子感到厌烦,这样不但没有达到教育目的,反而将孩子越推越远。

一、你看看人家的孩子成绩怎么就那么好

每当孩子犯了错,或是考试考砸了以后,家长就会对孩子吼:“你看看人家谁谁谁,每次考试都第一名,人家什么都比你强……”父母嘴上逞了一时之快,可孩子的自尊却被踩到了地上。

“我开始一听这话,就觉得整个人生都没希望了,反正爸妈已给我下了定义——我不如人家孩子好!再后来,我就习惯了,爱比不比,我就是我,就这样了!”

“我只是个孩子”

每当孩子听到父母这么说的时候,都会觉得自己被忽视了,被否定了,于是最后就破罐子破摔了。而父母为什么这么爱用别人家的孩子来贬低自己家的孩子呢?

你否定孩子,其实是为了证明自己的存在价值罢了。说白了,就是你让孩子清楚的知道了谁才是这个家里的“老大”。可是你充分地向孩子展示了你的权威后呢,孩子的确是“臣服”于你了,可更多的是依赖。你让孩子有想法也不敢说出来,只能憋在心里与自我打架,久而久之,只会更加分散孩子学习的精力罢了。

父母每天在社会上摸爬滚打,太了解这个社会的竞争有多激烈了,所以才会迫切的希望孩子以后能够有出息,不至于将来找不到一份工作。于是,你们便将这份焦虑和不安全感放到了孩子身上,可他们毕竟还只是个孩子啊,童年的快乐还来不及享受,便要被迫承受成年人的压力,有多沉重不言而喻。

建议:

平时多多鼓励孩子,多向孩子说一些积极的语言,比如“你真棒”,“妈妈相信你可以的”。如果没忍不住,又说出了“你看看人家”这样的话,没关系,后面再补上一句“妈妈觉得你也可以像他一样,甚至会比他做的还好,不妨试一试”就好了。这份肯定和信任就是孩子成为你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的最佳动力。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