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网赤峰10月23日消息(记者文伟 赤峰台记者静美琪) 2006—2010年教育部一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早期儿童发展ECCD项目”近日在林西县启动。

“早期儿童养育和发展”是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促进贫困地区初等教育项目计划的子项目,其任务是进一步提高贫困地区3—5周岁儿童入学率,提高幼儿园园长、教师的早期教育能力,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掌握一定的育儿知识,探索适合贫困地区发展学前教育的有效途径。

在该项目实施期间,林西县将利用教育布局调整后闲置的村小和教学点校舍举办村办园,逐步形成县办典型示范园,乡镇政府办农村中心园,各行政村举办村办园的学前教育格局,到2010年达到基本普及学前教育的目标。

相关阅读:

早期儿童发展培训班在武汉举办

04-11-15

2004年10月10日-15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共同主办的全国早期儿童发展培训班在武汉举行,来自全国21个省、市妇幼保健院的近40名儿童保健人员参加了本次培训班。早期儿童发展(简称ECD)是针对处于生长发育快速阶段的婴幼儿身心特

点,因地制宜创造适宜的环境、开展科学的综合性干预活动,使儿童的体格、心理、认知、情感和社会适应性达到健康完美状态。它关注的不仅是儿童学习,而且重视家庭、社会对儿童早期整体的生长发育的促进。培训班上系统介绍了国内外早期儿童发展的现状,并组织参观了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门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北京大学医学部、北京儿童

院的专家围绕早期儿童发展问题系统讲授了婴幼儿喂养、喂养行为及评价、儿童睡眠问题、婴幼儿潜能开发、儿童心理行为偏离与指导以及文献检索、科研设计、论文撰写等方面的知识。学员们对这种理论联系实际,积极互动的教学模式非常欢迎,普遍认为开阔了思路、提高了理论水平,对全程教学的满意率达95%。并热切盼望再次组织相关的培训。

-----------------------

天津市河西区2002年ECCD项目工作总结

2002年是我区实施ECCD项目的第二年。一年来,在市领导的关怀下,我区紧紧围绕市、区本年度项目工作目标,在巩固原有成果的基础上,积极探索、认真实践,深入、扎实地推进各项工作,在以社区为依托、以家庭为基础、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发展的实验方面又取得了新的成果。今年7月份,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朱慕菊、幼教处处长姜瑾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官员邵伯栋来我区考察ECCD项目进展情况,对我区的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为我区ECCD项目工作向纵深发展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和新的研究课题。7月份,ECCD项目全国会议在天津召开,我区在大会上做了总结发言。会议期间来自全国部分省市的与会代表到我区参观了两个社区早期教育资源中心,为我区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和对外交流的机会。

一. 切实加强对项目工作的领导,推动项目工作向纵深发展

今年我区继续强化社区早期教育管理机制,切实加强对项目工作的领导。项目领导小组充分发挥统筹、协调、指导、评估的作用,通过加强管理,凝聚了各有关部门的力量共同推动ECCD项目向纵深发展;区ECCD项目领导小组多次召开项目专题工作会,沟通和协调各部门情况、统一思想、部署和研究工作策略。

案例一:

4月24日项目领导小组召开会议,专门研究社区早期教育资源中心的发展和管理问题。经过分析我区早期教育发展现状,大家对资源中心的定位问题达成两点共识:一是资源中心要覆盖社区内所有的0—6岁儿童,其中主要是0—3岁儿童及家长;二是要根据不同层次婴幼儿家庭的不同需求,设置不同层次的资源中心。对普及型、困难型家庭的需求,以社区化服务指导为主体,免费提供服务;对特殊型、提高型家庭的需求,以专业机构指导为主体,走社会化管理机制。

案例二:

为了推动项目工作向纵深发展,我区于9月12—13日召开了ECCD项目2002年工作推动会,来自全区12个街道办事处主管项目的主任、参与项目的各有关部门及社区早期教育资源中心的负责同志共90余人出席了会议。在推动会上,项目领导小组副组长牟惠生同志进一步强调了2002年下半年重点工作;项目领导小组成员王国兴同志反馈我区2002年对12个街项目督导评估情况,并对落实下半年重点工作做了动员并提出了具体要求;项目领导小组成员郭洁同志传达了国家教育部2002年项目工作会议精神。挂甲寺街、大营门街、下瓦房街负责项目工作的同志在会上做了经验介绍。

我区建立了实施项目工作督导评估制度,将项目工作纳入区政府对12个街素质教育实施情况督导评估工作中,专门制定了《ECCD项目评估细则》,明确了社区实施项目工作的考核指标和标准,建立监督导向机制。今年5月份区政府教育督导室与项目领导小组联合组织16名督学和有关人员深入到全区12个街进行了认真的督导评估。各街在对一年多实践研究中积累的各种数据材料,进行认真分析、综合整理的基础上撰写了自查报告。

总之,近二年来的实验,我区初步形成了政府牵头、社区协调、全员参与,有目标导向、职责要求,评价参与机制的全方位实施ECCD项目的管理模式。

二. 进一步加大宣传ECCD项目的力度

在去年实施项目取得初步成果的基础上,今年我区在宣传方面主要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一是编印和发放宣传材料。国办幼儿园继续发挥人才资源优势,定期编印各种育儿小报,如五幼的《蒲公英报》、二十六幼的《亲亲宝贝月报》、二十七幼的《幼儿园与家庭》等。据不完全统计2002年各园共出园报100期,印制10000份免费向社区发放;每个街妇联部门每年至少编印2期家庭教育宣传小报,发到社区所有0—6岁散居儿童家庭;二是推荐订购《中国幼儿报》《中华家教》等报刊、杂志,使社区工作者和儿童家长了解家庭教育方面的信息、发展趋势、热点和焦点问题及教育观念、方法、典型事例等内容,为我们更好地开展家庭教育工作打开了一个窗口;三是以各街市民学校宣传阵地为依托,组织家长培训活动。2002年各街共举办家长讲座120余次,参加活动的达6000余人次;四是举办各种ECCD项目宣传、咨询活动。

案例三:

5月25日,区有关部门联合在危改广场举办了以“ECCD—关爱每一个儿童”为主题的庆“六一”大型宣传咨询活动。家长们通过展牌、宣传资料和现场咨询详细了解了ECCD项目的内容,同时就子女教育中的一些困惑和热点问题向现场的教育、保健专家等进行了咨询。参与活动和咨询的儿童及家长达300余人。

案例四:

12月10日,我们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送教入户”活动。600余名社区早期教育志愿者走进社区、走进儿童家庭,将天津市制定的《0—6岁婴幼儿发展监测指标》手册免费送到儿童家长手中,深受家长的欢迎。大营门街一位年轻的母亲说:我的小孩现在6个多月了,我们跑了几个书店,眼花缭乱的不知买什么样的书合适,这正是我们需要的。

三.加强社区工作者、志愿者队伍建设,为项目的开展提供保证

为了保证项目工作有效地实施,我们认识到社区工作者队伍的整体素质是关键。从2001年开始我区就推出了教师下社区的举措。我们从学校布局调整后部分超编的教师中选拔了一批学历层次较高、能力较强、热心社区工作的教师下到社区的最基层单位—居委会,充实和壮大社区教育专职干部队伍。今年由于ECCD项目工作的需要,我区又专门选拔了一批从事幼教工作的教师和干部到居委会上岗。这些教师是对实施项目工作智力上的支持,由于她们具有专业知识,又经过了岗前培训,上岗后很快就适应了工作,打开了局面。这是我区作好项目工作的一大优势。

为了提高社区工作者、志愿者的指导能力,更好地服务于儿童和家长,2002年我区开展了多形式、多层次的研讨和培训活动。

一是组织社区工作者、志愿者培训。

案例五:

9月份我区组织了资源中心现场学习观摩活动。参与项目的各有关部门及社区工作者、志愿者共90余人参加此次活动。观摩了马场街、天塔街、大营门街、挂甲寺街和越秀路街共5个社区早期教育资源中心,并就资源中心的管理、如何发挥资源中心的功能,发挥志愿者的作用等问题在现场展开了研讨。

案例六:

10月16—19日我区举办了2002年社区工作者培训班,培训内容包括ECCD项目的内涵、《儿童权利公约》和《0—6岁儿童身心发展监测指标》。通过采取参与式培训方式,引起了社区工作者的兴趣,她们积极开动脑筋,主动学习。这次活动使社区工作者的思想认识又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增强了工作的责任感和自觉行为。参加培训活动的共有90余人。

二是定期组织园所骨干教师进行培训。从前沿的幼教理论到具体组织幼儿游戏活动的方法,从设计实施教育教学活动,到反思教师教育行为,从教科研理论到教科研实践,全方位进行培训。2002年先后组织了4期培训,参加培训的达3200人次。

三是定期组织医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

案例七:

9月18日—10月16日,对从事新生儿访视工作的医务人员的现场操作技术水平进行了考核,以保证实施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的质量。12月份举办了社区儿保医师心理卫生学习班,有30余人参加。

各街还专门组织了志愿者培训班。一年来,各街共组织志愿者培训班 24期,参加培训的达 683 人。我区社区早期教育志愿者队伍不仅在数量上不断壮大,由去年的300余名增加到今年的600余名,而且通过培训,其整体素质和专业知识也有了明显的提高。这些志愿者活跃在社区,为儿童健康成长,发挥特长,无私奉献。

案例八:

在马场街卫星里居委会有一个特殊的居民,她是一位美籍教师名叫周德爱,自己有三个子女,在与邻居接触中她了解到了ECCD项目,于是她主动找到居委会要求做志愿者,居委会又找到十六幼。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十六幼成了幼儿园孩子和散居孩子共同开展英语游戏活动的场所。周德爱老师每逢周二都会风雨无阻地到十六幼义务组织孩子们英语活动,孩子们都亲切地称她为“外国妈妈”。

四.进一步整合社区资源,有效地发挥资源中心的作用

我区积极整合社区资源,为儿童及家长开辟活动场所,目前我区共建立早期教育资源中心20个,其中在机构建立资源中心的有14个;利用社区资源建立资源中心的有6个。今年我区从规范早期教育资源中心的管理入手,制定了《河西区社区早期教育资源中心管理大纲》,使各资源中心有章可循,逐步朝着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在实践中,我们不断开发资源中心的五大功能,即培训功能、教育功能、咨询功能、实践基地功能、开发宣传资料功能,为不同家庭儿童及家长提供了不同形式的服务。

设置在托幼机构的资源中心充分发挥环境和人才的优势,为散居儿童及家长提供优质的服务。

案例九:

河西八幼是一所向社区开放的幼儿园,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幼儿园,家长可以从一些比较细小的地方感觉到幼儿园为社区孩子活动考虑的一些设施,比如,社区孩子活动指示牌、专用教室等等,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开放教育模式。

开放教育思想强调的是积极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和挖掘环境中的教育资源,发挥幼儿园主阵地的作用,与社区和家庭重构幼教体系,使社区中每个儿童都能接受早期教育,塑造适合整个社会的教育。为此他们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1. 建立社区早期教育资源中心,每周定期免费为0—6岁儿童亲子活动提供教育活动场所。2. 组建亲子俱乐部活动,提供婴幼儿与同龄伙伴一起游戏的机会,提供亲子、师幼互动的机会。3. 开办家长学校,提供家长互相学习、交流的机会,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总之,八幼已将散居儿童纳入机构管理,在实践中不断增强了向社区辐射的功能。在散居儿童的心目中,八幼已成为儿童的乐园,小伙伴手牵手,听着老师亲切的呼唤,感受着集体的温暖,接受着正规幼儿园良好的教育

我区利用街道办事处和居委会的资源先后开办了6个资源中心,这些资源中心主要面向家庭生活困难和有特殊需要的儿童及养育者,为他们提供免费的服务。为了保护社区的积极性,同时针对这些资源中心基础条件比较薄弱的现状,我区筹措资金近4万元购置了玩具图书、桌椅等,为儿童及家长参加活动提供必要的条件。

案例十:

2002年初,挂甲寺街景兴里居委会成立了早期教育资源中心—亲子俱乐部。亲子俱乐部活动室面积达50余平米,街道办事处投入2万余元将活动室装饰一新,室内配备了电视机、VCD、录音机,购置各类图书200余本,玩具100余件,地面为孩子们铺上了彩色插图,墙壁为孩子们布置了童话般的画面,在“我快乐我成长”六个大字的映照下,迎来了散居儿童的笑声和家长们的赞誉声。

亲子俱乐部健全了组织机构,制定了规章制度、活动安排、培训计划等,向家长公示了俱乐部的服务宗旨、任务及工作目标。聘请社区退休的幼儿教师、大学教师、保健医生等5人作为志愿者,义务为孩子和家长服务。同时他们还依托幼儿园,与幼儿园签订“合作办学协议书”,居委会负责召集散居儿童定期到幼儿园的资源中心参加活动,社区内幼儿园则定期派教师亲子俱乐部做示范观摩活动和培训家长。正规幼儿园的参与,提高了亲子俱乐部的吸引力,深受儿童及家长的欢迎。

五.关注0—3岁婴幼儿健康成长

今年,我区在实施ECCD项目工作中,重点关注0—3岁婴幼儿的教养问题。通过调查表明:我区3—6岁的幼儿90%以上在幼儿园接受正规的学前教育,而3岁前婴幼儿的教养有以下几种情形:A在家里由母亲照看;B、在家里由祖父母照看;C、在家里由保姆照看;D、送到别人家里照看。这些照看婴幼儿的人,基本上是采取传统的习惯方式育儿,对婴幼儿的成长有着无形的缺陷。因此我区把关注点集中放在0—3岁婴幼儿的教养问题上。使0—3岁婴幼儿及家长受教育率达98%。

案例十一:

2002年4月21日,二十六幼开办了全新的家庭教育模式—母婴教室。目前已有36个家庭成为母婴教室的固定成员,婴幼儿父母或养育人的陪伴下,定期到母婴教室参加活动。母婴教室的专职教师根据每个婴幼儿不同的发展水平,制定个案活动计划并实施,同时,指导家长进行家庭延伸教育并做观察记录。教师和家长合作共同把握婴幼儿发展的每一个关键期,共同记录婴幼儿的点滴成长足迹,也使家长拥有了珍贵的婴幼儿成长资料。

尖山街今年开办了“0岁课堂”,由医院的妇产科大夫向孕妇传授孕期保健、新生儿护理等知识,保证新生儿的质量。天塔街、陈塘庄街、友谊路街等还开办了“准妈妈课堂”。

挂甲寺街早期教育资源中心承担了本社区0—3岁婴幼儿家长的培训工作。他们定期将现代育儿的最新理念、科学的育儿方法和技巧传授给家长。今年,他们先后组织了以《婴幼儿身心发展、营养和保健》《婴幼儿益智保健操》《三岁婴幼儿发展监测指标》等为主题的培训活动,受益儿童及家长共195人。

河西保育院的亲子乐园,突出卫生保健特色,采取科学的方法对参加亲子活动的儿童进行心理素质测定和儿童智能评定,深受家长欢迎。目前已受益100余人。

六.早期发现、早期干预

我区妇幼保健所主动发挥自身优势,开展了“预防出生缺陷干预工程”。孕前进行风疹疫苗接种,以预防神经管畸形儿童的发生。认真实施“天津市婚前保健工作规范”和“天津市婚前保健技术服务规范”。今年1—9月份婚检2756对,患病人数357人,其中暂缓结婚28人,义务人员对他们提出婚前指导意见,为优生优育把好第一关。全区新婚学校受教育人数达5512人,健康教育率达100%。

我区国办园继续进行接纳轻微残疾儿童入园随班就读的实验。6所幼儿园共接纳了11名患有自闭症、脑瘫、智残等儿童。河西八幼接收了患自闭症和有自闭倾向的2名幼儿入园。教师专门为这2名儿童制定训练计划,并主动进行家访,指导家长训练方法和技能。经过家园共同合作,这2名儿童有了明显的进步,家长感到非常欣慰。

案例十二:

二十七幼接收了一名6岁患有脑瘫的幼儿名叫赵子毅,他孤僻、不与人交流,其智力水平还不如三岁的儿童,几乎每天他都要紧紧跟着一位老师,一会儿爬到老师身上,一会儿滚到地上,牵扯老师很大的精力。但教师对赵子毅小朋友很有耐心,总是把他揽在身边带他和小朋友一起游戏、一起活动。在老师精心呵护下,赵子毅小朋友有了明显的变化,他开始和成人交往了,敢于和成人对话了。看到孩子的进步,赵子毅的母亲激动地找到园长说:没想到这样的孩子在幼儿园里得到了这么好的照顾,重新唤起了我们对孩子的希望,感谢老师、感谢幼儿园。

总之,通过两年的实践与探索,我区逐步确立了与发展社区早期教育新模式相适应的新观念,初步形成了社区、家庭、机构教育资源共创、共享的新局面。

在新一年实施项目工作中,我区将根据今年存在的一些问题,例如:社区早期教育资源中心缺乏资金、后劲不足;需要为0—3岁儿童及家长开发专门的指导资料;志愿者队伍需要形成自我管理机制等,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诚恳地希望教育部、儿基会、市教委对我区的工作给予更多的指导和支持,我们将继续扎实、有效地开展项目工作,不断推动我区学前教育工作再上新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