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儿生活经验积累少,注意力不够稳定,活动中情绪波动大,所以教育幼儿热爱科学,并逐渐形成科学的意识意义重大。下面,结合自身教学实际,谈几点体会:

一、内容的选择要生活化。

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教师从自己的经验、兴趣出发选择内容,造成教师费了力,幼儿不感兴趣的现象。小班幼儿活动范围、知识经验相对中大班幼儿贫乏,他们对发生在身边的有趣的内容最有好奇心,所以教师选择内容时,要贴近幼儿的生活,以“儿童化的思维”方式去理解幼儿。

科学活动《运水》就来源于幼儿的生活。一场大雨过后,操场上积满了水。小朋友看见了,有的出主意用海绵吸水,有的建议用贝壳舀水,有的则干脆用手舀。于是,一场“运水”活动开始了,小朋友们兴趣盎然的沉浸在“运水”工作中。回到活动室,他们的兴趣依然高涨。为了满足幼儿的探索欲望,结合小班幼儿的认知特点,我们设计开展了科学探索活动“运水”。活动中所需要的材料如:罐子、针筒、果冻盒、小石子、海绵等由幼儿从家中带来,面对自己带来的物品,幼儿有亲切感,从而促使幼儿更大胆地探索、发现运水的秘密。

二、在活动中要突出“动”。

小班幼儿有意注意时间短、注意力易转移,所以在小班科学活动中一定要让幼儿真正地“动”起来,材料要满足每位幼儿充分探索的需要。如活动《拧瓶盖》,教师提供了许多师生共同收集的大小、形状不同的瓶子,幼儿多次充分地与瓶子相互作用,一次次地操作、探索,最终发现了颜色、花纹、形状、瓶口与盖子有无螺纹等和瓶、盖的关系,从盲目地匹配到渐渐地发现许多规律,从而根据经验很快地匹配出一对对瓶与盖。在这“动”的过程中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记忆力都得到了提高和发展。

三、教师要善于维持幼儿的兴趣。

我们一般比较注意活动开始的兴趣激发,随着活动的开展,时间的增长,小班幼儿的注意特别容易转移,而去关注一些无关事项。教师此时要把握好幼儿的特点,适时地用多种方法,调动、维持幼儿对活动的兴趣。

如科学活动《黄豆宝宝变魔术》,我们先组织幼儿和黄豆宝宝一起玩,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捏一捏,运用多种感官使幼儿对黄豆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孩子们非常开心,这时教师及时把握住孩子的兴奋点,运用变魔术的口吻,请幼儿观看豆浆的制作过程。幼儿身临其境,具有极大的兴趣。幼儿恨不得马上吃到“变出来”的豆浆,他们都在为变出的豆浆而激动不已。幼儿的兴趣被充分调动。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