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是形态上最小的笔画,但它却包括起笔、行笔、收笔三个完整的过程。点的形态很多,最为常见的有方圆、长短之别,藏锋、露锋之异,左倾、右侧之殊等等。古人非常重视“点”,“倘一点失所,犹美人之眇一目”,可见写好一个点画的重要。任何——个笔画。均可看作是点的延伸。在历代楷书法帖中,它们往往因其所处的位置的不同和书家风格的各异而呈现许多细微差别,这里择要介绍点画的几种基本形态及变化。

1.方点及其用笔

方点在外观形态-—亡现出棱角,精神外耀。它的用笔通常是逆锋人笔——折锋顿笔——回锋收笔。如此便写成逆入方点(见下图a)。

如果以折锋人笔——顿笔右下——回锋收笔,便写成折入方点:

北魏碑刻《张猛龙》、唐欧阳询楷书、柳公权楷书方笔为突出。颜真卿楷书中亦见方笔点画(见下图)。

方点的艺术特点是峻劲,有“磕磕然实如崩也”似的“高峰坠石”之力。虽同为方点,位置不同而姿态殊趣。

2。圆点及其用笔

圆点是不显棱角,不露锋芒,含蓄浑劲的点画。

其用笔方法是:顺入(或逆人)——转中带顿——回锋收笔。

圆点随着用笔起、收方向的变化,有左圆点与右圆点之分(见图b)。

颜真卿楷书中圆点甚多,柳公权楷书中方圆兼备。

圆点丰润不出圭角,显得含蓄浑融, 与方点的雄健俊利相比,可谓——刚一柔。在实际的书写中,以方圆兼施,圆中带方,方中寓圆乃得点画用笔之妙。

3.竖点及其用笔

方点采取竖势称为竖点,与侧点相较,有站立的体态。其用笔方法是:逆人——折锋顿笔下行——回锋收笔。欧阳询、柳公权楷书中的宝盖头上点多写成竖点。

竖点用于宝盖头或字的上方起首点,处于居中位置,有利于稳定两侧:相伴的横钩,横画向右侧稍作夸张,显得奇态横生,竖点由于纵向拉长,穿过横钩,利在填补盖十空虚,使字之整体严谨端庄,厚实雄健,阳刚之气跃然纸上。

4。撇点及其用笔

向左下方收笔稍出锋芒的点,称为撇点。

其用笔方法是:逆入(或折人)——顿笔右下——回锋内收稍许即出锋收笔,唐代楷书诸家在字中都用撇点,如欧字三点水之首点,两点字头之第二点,颜字隔山呼应点等。

巧妙地借助于撇点收笔的稍稍出锋而与承接,相关的笔画构成顾盼呼应,可生传神之态,能“旁通点画之情”,生动地显示出点线组合的整体性与流动感,从而使楷书活泼,富于生命情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