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休斯敦的一家儿童博物馆中有一句醒目的话:“我听过了,就忘记了;我见过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这句话告诉我们实践对掌握知识是何其重要。《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儿童的品德与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进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

“平面图”这个抽象的概念,三年级的学生是第一次接触,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为了激发他们的兴趣,我对教材内容进行了重新组合。在教学中,我并不急于让学生动手设计图例、方向标,而是结合实际,让学生了解,感知生活中的平面图,在大脑中建立“平面图”这个概念以后。结合饮料厅和电话亭两个图例,进行初步感知,然后联系学校景物,以小组为单位动手设计图例,师生一起观察,一起分析、比较,知道设计图例要简单、形象,并配上文字,让人一目了然。最后再动手为我们学校画平面图,这样循序渐进,层层推进,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在整个教学中,都是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体,尽可能给学生多一些思考,多一些表现,多一些尝试,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想象,学会创造,最终促使学生将外显的学习活动转化为内部的思维活动,改变以往学生的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这样教师也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化为学生课堂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