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儿童节的活动是不是成功,尺度是看大人们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这样的儿童节与儿童还有多大的关系?更不必说儿童节异化为了大人过节,孩子受累,又怎么让孩子喜欢?每到“六一”,为孩子做点什么总成为节日前夕的盛况。做点什么呢?我想,让孩子真正像孩子一样生活、学习、成长,这个“什么”我们能做到吗?每到“六一”,大人们还都要准备送孩子一份节日礼物。送礼送什么?依我看就按着孩子们的愿望,送上一份轻松吧。轻松不用花钱买,然而却是比什么礼物都珍贵的厚礼。我们不能让他们轻松整个童年,至少也该让他们每年轻松一天吧?

这些年来,儿童节似乎承载了太多的内涵而越来越不像儿童的节了。为了表现儿童节的热烈隆重,开庆祝会加上演节目几乎成了各地的惯例。惯例之中,照例是各级领导、各方嘉宾俨然成了主角,而无论是台上表演节目的还是台下坐着的孩子,则仿佛成了配角,或者说白了干脆成了演绎什么叫快乐什么叫幸福的道具。

除了以示庆祝、以示关爱的这些内容,另一个心照不宣的功能,也在近些年被越来越多地把儿童节当成了载体,这就是招生竞争。在许多幼儿园、小学校看来,儿童节活动的组织、孩子们演出的档次乃至请来了什么级别的领导,请来了多少名望的嘉宾,都是自身实力的体现,都关系到自身的形象,而实力与形象又可以变成招生竞争的筹码,最终转化为经济效益。如果说在以示庆祝,以示关爱的活动中孩子们是演绎快乐幸福的道具,那么在另一种功能的承载中,孩子们充当的就是活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