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91年南斯拉夫各共和国掀起“独立”狂潮以来,南斯拉夫屡次爆发武装冲突,其规模之大,蔓延之迅速,伤亡之惨重,是战后欧洲前所未有的。

南斯拉夫位于巴尔干半岛,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历来是列强必争之地。南斯拉夫国内情况和周边情况极为复杂,长期以来人们常用1至8来表达这种复杂性,即1 个党(南共联盟)和1个领袖(铁托);2种文字或使用2种字母(拉丁字母和基里尔字母);3种官方语言(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或克罗地亚塞尔维亚语、斯洛文尼亚语和马其顿语);4种宗教(东正教、天主教、新教和伊斯兰教);5个主体民族(塞尔维亚族、克罗地亚族、斯洛文尼亚族、马其顿族和黑山族);6个共和国(塞尔维亚共和国、克罗地亚共和国、斯洛文尼亚共和国、马其顿共和国、波黑共和国和黑山共和国);7个邻国(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希腊、阿尔巴尼亚、意大利、奥地利和匈牙利);8个“联邦单位”(6个共和国加上塞尔维亚共和国境内的伏伊伏丁那和科索沃自治省)。随着多党制的实施,南共联盟一党掌权40余年的局面被打破,到1990年底,南斯拉夫总共有248个政党。1990年,南斯拉夫实行多党制地方选举后,克罗地亚政权被民族主义政党所控制,而塞尔维亚共和国仍由共产党(后改为社会党)人掌权。克罗地亚新政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境内塞族人感到不安。1990年底,克新政权颁布新宪法,更引起塞族人的不满。

1991年初,克当局突然收缴塞族聚居区警察(大多为塞族人)的武器,3月双方正式发生武装冲突,而且冲突愈演愈烈。

1991年6月25日,南斯拉夫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两共和国单方面宣布独立,引起斯洛文尼亚武装力量与南人民军发生武装冲突。经欧共体调停,冲突双方于7月7日达成停火协议,南人民军撤出斯领土,斯境内武装冲突暂告平息。

事隔不久,克罗地亚当局同克境内的塞族流血冲突再起,造成众多人员伤亡。塞尔维亚共和国派“志愿军”去克境内为塞族人“助战”,致使冲突越来越大。南人民军随后又去干预克境内冲突,使战火愈燃愈烈。战斗主要集中在克境内的塞族聚居区,后来逐渐向克同波黑和塞尔维亚共和国的边境地区蔓延。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