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内容分析

《我们关心天气》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天气”单元最后一课时的内容。本课教学内容共分4个部分:不同的天气,生物预告天气,预测未来的天气,了解天气预报中的新内容及阅读与拓展。

1.不同的天气是让学生通过交流的形式,了解自然界里各种各样的天气,感知不同的天气会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让学生们尝试用简单的图画来记录天气情况。

2.生物预告天气是简单介绍生物中为什么能预告天气的道理,有很多生物都有比我们人类更早地知道天气的本领。让学生收集和天气有关的谚语、儿歌等。激励学生去观察动物和植物的变化与天气变化的关系。使学生养成长期注意观察身边事物变化的良好习惯。

3.预测未来的天气是让学生讨论通过哪些途径和方法可以了解明天的天气,利用课本第40页两幅卫星云图,从卫星云图上可以看到本地区当天的云层情况,尝试推测当地第三天可能出现的天气情况。

4.了解天气预报。为了更好地关注人们的生活,人们可以根据天气预报更好地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或生活行为。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同学对天气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些认识大多来自小朋友的生活经验或天气预报等信息,但同学并不十分清楚天气的基本特征以和天气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了解天气现象、认识天气符号、给各类天气现象按天气的基本特征分类是本堂课的重点之一。由于同学已经有了一些基本的直接经验,当他们观察了教材中提供的城市天气预报图以后,就能根据天气符号正确地说出不同地区的天气情况,但他们对各地的气温情况没有引起注意,在教师的提示下,明白气温也是天气的一个重要特征。

三、教学目标

⒈知识目标:

能说出自然界各种各样的天气,不同的天气会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

⒉过程与方法:

⑴实地观察动物和植物的变化与天气的关系。

⑵坚持观测天气和长期测量和记录天气数据。

⒊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观察和研究天气的活动过程中,产生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教师和学生观察天气,认识天气,预测天气。

难点:推测天气变化的经验和用物象预告天气的活动。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导入

1. 同学们,自然界里有各种各样的天气,你有没有关心天气的变化?你看过(听到)天气预报吗?

2. 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关注和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有关天气的一些问题(板书:我们关心天气)

回答。

教学导入的设计以学生为主体,从生活常识中体验天气变化现象。

二、不同的的天气

1.说说自己曾经遇到过哪些天气,在不同的天气里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2.你印象最深的一次特殊天气是怎样?有什么样的感受?

3. 同学们知道的生活常识可真不少!知道怎样保护自己。那么在好天气里我们应该怎么办呢?当你遇到恶劣的天气时又该怎么办

4.看来天气的好坏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老师想每天都在日历上记录天气的情况,怎么记大家帮助我想一个既方便又形象的办法吗?

出示记录天气的表格。

5.谁愿意把你们设计的符号拿到前面来给同学们展示一下?看看天气预报中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各种不同的天气。

6.鼓励学生坚持用简图记录一周的天气。(或者长期记录)

1.提示:今年10月广州有百年一遇的大暴雨,经历过的学生简单描述一下。

2. 为各种天气设计一种符号来记录。

3.用符号记录当天的天气。

通过学生对各种天气现象的讨论,引导出影响天气的各种因素,这样让学生更能准确的掌握影响天气的各种细节。

三、生物预报天气

1.在大自然中,生物也能预测天气,老师听说过这样一句谚语“蚂蚁搬家,必有雨下”。这是在说什么?

2.生物为什么能预告天气?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4页黄色方框中的资料。

3.你还知道哪些生物可以预告天气?

1.学生回答、阅读课本38页。 观察课本第4页插图,泥鳅、燕子、蚂蚁怎样预告天气?(泥鳅出水,燕子低飞,蚂蚁上树等都预示着快要下雨了)

2.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收集有关天气的资料,把有关天气谚语等表达出来。

结合语文知识的学习,课前的学习,;了解气象规律。

四、预测未来的天气

1.说说你是怎样知道今天的天气的。要想知道明天的天气如何,你有哪些办法?

2.你还知道气象台可以为我们发布哪些关于天气的信息?

1. 观察课本第39页下两幅插图。北京地区2001年9月22日的天气预报。

2.回答:火险等级,穿衣指数,晨练指数,晾晒指数,旅游指数……

利用课本资源,和学生身边接触到的信息为教学服务。

阅读和拓展

1.通过今天我们交流了有关天气的话题,你有什么收获?

2.气象是如何进行天气预报的呢?

3.课后同学们要设计一个全天测量的计划,它包括天气气温,风,云,雨等内容,把数据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上。我们要开一节科学讨论会,会上请同学展示测量成果。

讨论交流。

科学学习延伸到课外。

记录天气的表格

天 气

中雨

大雨

符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