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和小女孩》写的是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与一个小女孩偶然相遇并相处的生活片段,表现了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忽略生活小节的平凡而又伟大的品格以及他关爱孩子乐于和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这篇课文情节简单,语言朴实,抓住典型的生活细节,着力刻画爱因斯坦的人格魅力,人物性格突出,人物形象鲜明。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为: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体会通过人物语言、外貌、动作等的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的写作手法。3、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品读文中描写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的词句走近生活中的爱因斯坦,感受他的人格魅力,体会爱因斯坦的伟大与平凡。重点是引导学生理解人物语言、动作和外貌描写的作用,读好人物对话,以读促讲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难点是感受爱因斯坦人格魅力,体会他在平凡中的伟大。

课下同学已经预习了这篇课文,也搜集了有关爱因斯坦的资料,对这个人物有了一定的了解。在这篇课文中主要是体会爱因斯坦的伟大,他的伟大体现在那些生活小节。这篇课文透过写一个12岁的小姑娘的眼睛让我们走近了爱因斯坦。

一、感悟文字创设互动氛围

课堂上让学生抓住描写爱因斯坦的外貌描写感受人物形象。通过感悟文字引起学生的质疑。为什么生活中爱因斯坦是这样的,在课堂中体会他对工作的热爱,有忘我的工作精神。从他一边埋头走路一边像是在思考什么。“他仍是衣衫不整,仍是一面踱步一面埋头沉思。”可以体会出。这是他们在第一次相遇时。在第二次相遇时通过人物的对话动作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指导学生抓住人物动作、表情和对话的具体内容,尤其是对话让他们反复读、自读、小组读、分角色读。感受爱因斯坦的伟大与平凡。尤其是从他俩的对话中可以看出他平易近人,谦逊诚恳,富有一颗童心。第三次相遇时小女孩教他穿戴及整理房间。从以下语句中可以看出 “听了小女孩的话……”要联系上下文“吓了一跳”“整个变了一个人”“穿戴得整整齐齐”来体会。让学生明白爱因斯坦的变一是因为接受小女孩的“教诲”。二是因为他请小姑娘作客。“工作室很大,到处摆着书架和书,屋子中间摆着一张办公桌,桌上的东西乱得一塌糊涂。”来领悟感受小女孩已经把他看成朋友知己。从这几句话体会爱因斯坦不是不会打扮而是因为全身心投入了科学研究工作,所以在生活上不拘小节,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很平凡但又很伟大的人。

二、抓住主线引发多纬度互动

课文的主线就是“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人”。整堂课我始终围绕这个中心问题变换不同的问法如“爱因斯坦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此时的爱因斯坦是个怎样的人”、“你读出了爱因斯坦怎样的品质”、改变学习方式从扶到放让学生真正领悟爱因斯坦的伟大之处。学生认识了生活中的爱因斯坦让学生用自己的目光去看爱因斯坦在生本互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学生畅谈自己的观点这正是对文章的真正理解。

三、“扶”“放”结合促进互动效率

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中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老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合作者,老师任务不仅仅是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使他们在自主能动的学习过程中发现学习的快乐。因此我采用扶放结合的方法。上课时先再一次理清文章的思路,然后精读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的第一次相遇过程,初步教会学生学习方法,然后再引导学生体会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的第二次相遇,最后彻底放手让学生自学自悟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的第三次相遇。其中“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人” 这个问题始终贯穿课文学习的全过程。经过这从扶到放的学习指导,因此在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写话中学生讨论“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为什么”时也就水到渠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