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孩子的零用钱究竟从哪里来,又花到哪里去了?近日,由浦东新区金融服务局、上海市银行同业公会等多家单位支持的《2012年中国青少年金融教育蓝皮书》发表,一份国内首次大规模针对中国青少年金融教育现状的全面调查研究同时出炉。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孩子的零花钱主要来源于家长,家长在给零花钱时态度随意,很少过问孩子如何花钱,对孩子的消费教育意识薄弱。

据介绍,本次调研在北京、上海、广州、重庆、西安、青岛等9个城市开展,调研对象涉及大中小学生,家长和教师。整体调研样本超过40000个,个案研究样本超过400个。

为了了解青少年对接受消费教育的必要性认识,调研就“你认为花钱需要学习吗”进行了问卷调查。数据显示,在所有被调研对象中,有74.92%的青少年认同“花钱”需要学习,青少年普遍存在接受消费教育的意识。而对家长的调查发现,六成家长不了解孩子零花钱的使用情况。

初三学生小陈觉得学校老师和家长根本不懂如何花钱,教不了自己,他说:“他们只会告诉自己要节约,比如去买吃的,妈妈只会叫自己不要乱买,花钱节约点,但问她怎么节约,她就只会说别买太贵的,真正的花钱技巧,还是通过同学之间交流得的。”

负责此次调研的青少年金融教育学者、蓝皮书的发起人张玮在访谈中就“花钱具体应该学些什么”与个案调研对象进行交流,半数以上的学生觉得“花钱”没什么好学的,仅个别学生提出“花钱”包含更多的知识,如怎么辨别假钞、如何看商品标签等。多数受访对象表示花钱还是需要一些技能的,认为自己之所以认为花钱不需要学习主要是由于从小到大父母给了钱就花,老师和家长更多的是以讲大道理的形式告诉他们不要乱花钱,没有真正地引导他们,因此在实际生活中,几乎所有与消费相关的能力都是自己摸索出来的。

调查也显示,目前一些家长的消费教育意识较为淡薄,在问到“认为孩子接受金融教育的最佳阶段”时,超过半数的小学生家长认为金融教育的开始时间应该从中学开始,而超过半数的中学生家长则认为金融教育开始的时间应该在小学。也就是说,多数家长认为,对于孩子的金融教育不该在现阶段进行,可见家长对孩子的金融教育存在一定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