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同学们,我们上次课呢给大家留下一个作业,就是要大家回去背诵上次课学习的毛泽东词二首的第一首《沁园春?长沙》,不知道大家背得怎么样?好,会背的同学举手!(学生纷纷举手,可能是有老师听课的原因,大家十分积极。)

师:由于时间的原因,我请两位同学,一个背上阕,一个背下阕。

(师请了李丽贤同学起来,提示学生鼓掌,掌声热烈。李丽贤背诵十分流利。)

师:嗯,大家觉得她背得熟不熟练啊?

生:熟练!

师:很好啊!再请一位同学,谁愿意背下阕?(生举手又很积极)

(师请何燃秋同学起来,背得十分熟练。)

师:好,请坐,给点掌声!(掌声热烈)

师:希望大家回去一定要把毛泽东的词二首的第一首背下来。今天我们学习另外一首词《水调歌头?游泳》。(课件展示课题)

师:问一个问题,毛泽东同志有一个特别好的爱好,是什么呢?

生:游泳!(声齐音亮)

师:非常聪明啊,就是游泳!大家看一下书上,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日期是什么时候?

生:1956年6月。

师:非常正确。考一下大家一个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在哪一年?

生:1949年。

师:非常正确。今年是多少周年哪?

生:60周年。

师:对,大家对国庆阅兵式还记忆犹新吧?

生:对。

师:那么,毛泽东同志曾经在1956年到各地视察,如广东啊,湖南啊,湖北啊,特别是到了湖北武汉的时候,畅游了长江三次,1956年6月1日,从武昌游到汉口,6月3日,从汉阳游到武昌,6月4日再次从汉阳游到武昌。三次畅游长江之后,写下了这首千古传颂的词《水调歌头?游泳》

师:好,看一下屏幕上的这首诗。我们在学习毛泽东的词二首中的第一首词时也欣赏过他的一首立志诗,大家还记得吗?(师展示毛泽东的诗《咏蛙》)

独坐池塘如虎踞,

绿荫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

哪个虫儿敢作声。

生:记得。

师:伟人少年时多立志。像周恩来同志的小时候的“为中华……”

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师:很好,那么这首诗是毛泽东同志16岁时升学时写的一首立志诗。大家看一下,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

(师生一起朗读分析这首短诗。)

师:这首诗表达了“万里江山我作主,扭转乾坤的雄心壮志”!下面,我们就一起学习毛泽东同志的《水调歌头?游泳》。(展示《水调歌头?游泳》)

师:先听我朗诵一遍,注意一些难僻字。

(师背诵全词,学生认真聆听)

师:大家听完是不是很有气势?

生:是。

师:那么,那些词比较难呢?大家齐读一遍,就知道了。好,大家打开书一起朗读一遍。《水调歌头?游泳》,预备,起……

(生齐读,声音洪亮,齐整)

师:好。有几个字注意一下读音和意思。

(师板书:堑qiàn 联系成语“吃一堑,长一智” 恙yàng 联系“安然无恙,别来无恙”)

师:好,我们一起来欣赏专家是怎么朗读的。

(展示视频朗读《水调歌头?游泳》)

师:怎么样?很有气势吧?

生:是。

师:好,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词。

师:我们先看第一句。(课件展示问题)“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中的“才”“又”两个副词说明了什么?

生:时间短暂,行程紧促。(师引导)

师:短短的十个字,副词对副词,动词对动词……这是什么修辞?

生:对偶。

师:非常正确。不仅是对偶,毛泽东同志文学知识非常渊博,随随便便就来个旁征博引,这两句话其实是化用三国时的一句童谣“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不过是反映当时的那种安土重迁的保守思想,到了毛泽东这里就变得积极了。

师:那么,还有人要问哪,长沙和武昌有很多饮食,为什么单写长沙水和武昌鱼呢?

生:这样写合乎逻辑啊!

师:为什么合乎逻辑呢?

师:作者毛泽东同志在这里干什么啊?

生:游泳。

师:游泳,对,那游泳自然而然会想到什么?

师生:水和鱼。

师:而且,长沙水还有来头呢?古代有句谚语叫“长沙沙水水无沙”,可见长沙水是很好的。

师:好,看下一句。(课件展示问题)哪个词最富有表现力?

生:舒!(齐声洪亮)

师:为什么呢?为什么不是别的字?舒有什么意思?

生:十分开阔。

师?为什么十分开阔,你怎么知道?

生:舒畅!

师:对,舒畅,高兴。除此之外呢?

师:大家知道吗?毛泽东同志游泳的一个姿势就仰游,仰游看到的当然是广阔的天地。大家再看,万里长江,长江全长6397千米,很长也很宽,极目的极是什么意思啊?

生:尽。

师:目呢?目本来是眼睛,在这里呢?

生:眼力,视力,尽眼力望去。

师:那楚天是什么意思呢?

生:楚地的天空。

师:对,战国时武汉属于楚国。楚地的天空非常开阔,而作者的心胸非常的舒畅。(展示答案)

师:下一个问题,我想请一个同学说,问题是“风吹浪打”“闲庭信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豪情?

生:迎接风浪,激流勇进的豪情。

师:好。请坐。我们在上一篇课文《沁园春?长沙》里学到的最后三句话是什么?

生: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师:对。我们当时就说,豪情万丈,壮志凌云。那么,这里呢也是这个意思,豪情就是……迎接风浪,激流勇进!

师:迎难而上,到中流击水,中流在哪儿?

生:中间。

师:对,中间,河流的中间是最危险最难游的地方。那种豪情就自然而然地出来了。

师:好。那词句中隐藏了一个什么修辞手法呢?

生:比喻。

师:哪个字看得出来呢?

生:似。

师:对,似,是什么意思呢?

生:好像。

师:对。胜似就是胜过。那信步是什么意思呢?

生:散步。

师生:自由自在、随意地散步!

师:宽余是什么意思呢?

生:自由。

师:对,大家想一下,毛泽东同志日理万机,今天终于得到了……

师生:清闲,空闲,所以来畅游长江。这种感觉是非常妙的。

师:好,我们来看一下上阕的最后一段。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子是谁啊?(课件展示)

生:孔夫子。

师:嗯,孔夫子,川上是什么意思呢?

师:有句话叫“百川到东海”, 川是什么呢?

师生:河流。川上,就是在河岸上。

师:看问题,为什么会想到孔子的这句话?孔子有很多经典的话,像以前大家学过的什么三人行……

生:必有我师焉。

师:学而不思则……

生:惘。

师:思而不学则……

生:怠。

师:有朋自……

师生:远方来,不亦乐乎?

师:好,那在这里作者为什么单单只想到这句话呢?

生:珍惜时间。

师:你从哪儿看出珍惜时间?

生:逝。

师:逝者,我们很自然会到想时间流逝。好,非常正确,请坐。

师:大家想一下,逝者,除了表示时间流逝之外,还表达了世上万事万物……

师生:就像水一样。

师:看到这句词,就自然而然地想到与时间联系在一起。毛泽东同志在这里就激励大家珍惜时间,只争朝夕地去干什么?

生:建设社会主义。

师:好,很对。那么这句词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呢?

师:上文作者抒写游泳,想要人们珍惜时间,那下文是干什么呢?

生:承上启下。

师:嗯,作者这样写就是要人们只争朝夕地去建设社会主义祖国。所以作用就是承上启下。(课件展示)

师:到这里,是文章的上阕,主要写作者的游泳所见所感。大家齐声朗读一遍。(学生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