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栾城县聂家庄小学 邢雅欣

教材说明

这篇课文写的是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故事,表现了这个少年的自立意识和独立生活的能力,以及她对生活的热爱。

文章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先写“我”在罗马的一个旅馆里结识了德国小姑娘乌塔,写她“睡得正香”以及起身后收拾好行装、外出游览;接着写晚上回到旅馆后“我”和乌塔的谈话,主要谈的是乌塔这次旅游的行程之长、安排之细、准备之久,以及她要在亲身经历中认识世界的想法;最后写乌塔与“我”道别,继续她未完的旅程。

课文主要通过以下几种写作方法来突出乌塔鲜明的性格特点。(1)在描写中展现性格特点。语言描写集中在第8、9自然段里,这些语言表现了乌塔对事物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体现了她在思想上的独立。文中的一些细节描写也很有特点。这个14岁的女孩虽然独自在异国他乡,但是能在旅馆里“睡得正香”,她能自己安排一天的活动,自己收拾东西,按时外出游览,从这些描写中可以看出乌塔做事很有经验、从容不迫。(2)在对比中突出人物性格特点。一是和作者对比。作者写了自己在青年旅馆里“筋疲力尽”“匆匆洗漱”“疲倦地回到旅馆”,而乌塔却可以在旅馆里“惬意地趴在床垫上,一边吃糖,一边看一本厚厚的书”。二是和中国孩子对比。文中写了中国孩子的生活,有电视,有儿童图书,有游乐园,但父母一般不放心让他们一个人出远门;而乌塔却在14岁的年龄独自一人游欧洲。在这样的对比中突出了乌塔的自立意识和独立生活的能力。

文章脉络图:

旅店初识——可爱热情落落大方

独自游历 旅程漫长 独立自主

设计路线 考虑周到 见多识广

女孩乌塔 谈话了解 准备三年 打工挣钱 经验丰富

↓ 观点鲜明 见解独到 勇于实践

清晨道别——诉说愿望 想去中国

教学建议

1.课前师生可以一起观察欧洲地图,了解欧洲的主要国家、著名城市,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本课的教学,教师应侧重指导学生在自读自悟中读懂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就课文的内容提出自己关心的问题,并组织学生进行交流。

首先,可以要求学生自由阅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自学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再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了解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然后,引导学生感受人物的性格特点,突破本课教学的重难点。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哪些内容反映了乌塔在生活上的独立?一边读一边找出相应的句段,并在空白处写下自己的理解,然后再进行交流,并引导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乌塔这个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可以通过读好乌塔的语言来体会人物的特点。

在学生读懂课文之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就学习课文时产生的问题和想法谈谈自己的见解。可以把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从中确定一两个大家关心的问题作为基本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确定的基本问题要抓住自立精神这一中心,如:可不可以像乌塔一样单身外出旅游?自立精神与冒险有什么区别?怎样才算自立?从乌塔的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发,受到了什么启示?在讨论中,教师应提醒学生,向乌塔学习并不是要模仿她独自外出旅游,而是要在生活中克服依赖思想,培养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的精神。

3.课后,可以让学生把课文内容和课上讨论的情况讲给父母听,听听父母的意见。还可以给乌塔写一封信,介绍自己的生活和乐趣,并写出想跟他说的话。

《女孩儿乌塔》 教学设计

栾城县聂家庄小学 邢雅欣

教学内容

《女孩乌塔》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

1.学会“摊、款”等12个生字,认识“恤、衫”等12个生字。

2.通过阅读课文,了解乌塔是如何独自一人游欧洲的。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训练学生在阅读课文时要认真思考,要有自己的见解。

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从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这件事中受到启示:我们中国孩子也应该学会自立。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德国小姑娘乌塔为什么能独自出国旅游。

2.年仅14岁的乌塔为什么能独自一人游欧洲,你对此事有何看法和见解?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欧洲地图

2.生观察欧洲地图,了解欧洲的主要国家、著名城市。

教学课时 一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

1.与学生交流谈话: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做一个调查好吗?和父母一起外出旅游过的同学请举手,独自一个人外出旅游过的同学请举手。(和父母一起旅游的人数居多)

从这一组数据中,你们有什么发现?或者有什么话想说?

2.导入课题:今天,老师将带领大家认识一位了不起的德国小姑娘,一位稚气未脱的小学生,年仅14岁就一个人游遍了全欧洲。大家知道她是谁吗?(乌塔)对,她的名字叫乌塔。(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和新词,把句子读通顺,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识生字(看拼音、查字典等方法)

(二)生互相交流。

(三)检查生字

1.出示生词卡片。

体恤(xù)衫(shān) 牛仔裤(kù) 小摊(tān)儿

趁(chèn)机 瑞(ruì)士 自动取款(kuǎn)机

一番(fan)解释 语塞(sè) 餐(cān)馆 一摞(luò)书 衣柜 (guì) 号码(mǎ)

警(jǐng)察 奥(ao)地利 游览(lǎn)

威尼(ní)斯 佛罗伦(lún)萨(sà) 介绍(shào)

反驳(bó)

2.指名读。

3.检查自读课文情况。

指名读课文,正音。师生评述是否正确、流利。

4.默读课文,看看课文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一位十四岁的德国女孩乌塔,利用自己在周末打工挣的钱和爸爸凑的钱,独自一个人游历欧洲。)

5.乌塔给你留下的最深印象是什么?(板书:独立自主)

6.出示地图,介绍欧洲,让学生对乌塔油然而生敬意。

三、再读感悟,深入理解

(一)选择你喜欢的读书方式读书,你觉得乌塔是个怎样的孩子?说说你的理由和见解。并在书旁做些批注。

(二)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回指导。

(三)交流成果,分享收获

1.提出要求:在交流的过程中,大家一定要注意认真倾听,在倾听的过程中分享他人的快乐,也可以在别人发言的基础上进行补充,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2.学生交流汇报,教师随机点拨。

预设:

⑴自理能力强。如:说话间,它已经穿好了黑T恤和牛仔裤、白球鞋,从柜子里取出一大瓶矿泉水装进背包。

⑵生活经验丰富。如:她告诉我“罗马很热,街上小摊卖的冰激淋和水都很贵,你要到超级市场去卖。”

⑶热情、活泼。如:她一见我,立即坐起来打招呼,问我玩得怎样,又问我从哪里来……她一听,高兴得大叫……马上拿糖给我吃

⑷生存能力强。如:乌塔说她在家里就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以便遇到危险和困难时请求帮助……每个周末去帮餐馆或超级市场分发广告单,假期还到别人家里陪儿童玩。

⑸有责任感。如:然后给家里拨个电话或寄张明信片。……给家里的每一个人买礼物。

⑹做事有条理,有计划。如:她拿出一摞书给我看,全是欧洲各国的旅游指南,每个国家都是厚厚的一册,介绍得十分详细……为这次旅行他准备了整整3年,读了很多有关这些国家的书籍……

(独立自主、考虑周到、见多识广、观点鲜明、 见解独到、勇于实践…… )

3.再读课文,情感升华

四、拓展思维,深化主题

师:同学们,读书不仅要读进去,还要读出来,想进去,并且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当然,每个国家的国情都有所不同。避开我国的国情不说,单单与乌塔个人相比,我们之间还相差多大距离?不要说出国旅游了,只说自己身边的琐碎小事:早上迟到了,是因为妈妈没有叫我;作业没带,是因为家长没帮我收拾书包;只要家长不提醒,不知道主动与客人打招呼……由此我想到了你们,老师想听听,你们平时在这方面是怎样做的?

1.讨论交流,请学生积极发表见解。

⑴可不可以像乌塔一样单身外出旅游?

⑵自立精神与冒险有什么区别?怎样才算自立?

⑶从乌塔的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发,受到了什么启示?

可以选择你感兴趣的话题来谈。

2.小结,教师提出自己的建议:

⑴我们应该向乌塔学习她的独立精神,但并不是要我们每一个同学去像乌塔一样独自一人外出旅游,而是要我们从日常生活、学习各方面克服依赖思想,逐步提高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

⑵一人外出,要有家长同意和充分准备。

⑶要像乌塔一样有主见而不盲动,胆大心细,会待人接物。

一个人的自立精神、生活经验、生活能力,只有通过时间才能锻炼出来。

五、指导书写

注意“衫”的部首是“ ”,不是“ ”;瑞的部首是“王”要与“喘气”的“喘”区分开;“览”是上下结构,下半部分是“见”不是“贝”;“塞”是多音字,要读准字音。

六、布置实践作业:

1.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听听他们的意见。

2.给乌塔写一封信,介绍自己的生活和乐趣,并写出想跟他说的话。

(课堂伊始,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学生与乌塔的对照,激发学生认识乌塔,学习课文的热情,为进一步深入探究学习打好基础。)

充分发挥学生识字的主动性,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来识字,重视对学生自主识字的引导和交流,激发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

(检查预习情况,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感知课文,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

(阅读的过程就是思考感悟的过程。让学生自主选择读书方式,调动了他们读书的积极性。并提出学习方法,有助于学生有的放矢地进行学习。)

(发扬课堂民主,让学生发表自己独特的个人见解,交流个人独特的读书感受,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去感悟乌塔独立自主的精神。在交流中学会倾听,学会读书,学会感悟;在交流中分享读书的快乐,体会成功的喜悦,得到个性的张扬,受到情感的熏陶。)

(创设情境,同学交流,认清自我,找准航标,感悟乌塔身上可贵的自立精神。)

领会教材的意图,学课文不是唯一目的,更主要的是学习课文所揭示的实质,所反映的内在思想。我们要的是乌塔那种精神品质,而不是要求学生简单地模仿他人行为。)

(语文课程应是开放的,课内外相结合的。这一环节把学生引向课外,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