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场所

《长春市甲型H1N1流感公共场所预防指南》

公共场所范围

公共场所包括餐馆、饭店;商务楼、商场;体育场馆、文化娱乐场所;洗浴、理发、美容场所;候诊室、候车(机、船)室等。

入口处设立体温检测点

建议在公共场所入口处设体温检测点或提供测温服务。洗手间要配备足够的洗手液,保证水龙头等供水设施正常工作,有条件的,应配备自动出水龙头。储备足够的体温计、口罩。

工作人员不带病上班

工作人员如出现发热、咳嗽或咽痛等流感症状,不带病上班。承担200人以上的聚集性活动,向卫生部门报告和申请。影院、网吧、KTV等要严格遵守行业管理有关规定,控制进入上述场所的人员密度。

另外,公共培训机构要承担向公众宣传的责任,要充分利用公共场所人群流动性大的特点,通过设置宣传栏、大屏幕、滚动字幕、广播等宣传平台,加强甲型H1N1流感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

消毒原则

含氯消毒剂浓度不低于500毫克/升。除加强通风,保持好环境卫生外,需对重点部位以及人员活动频繁的室内地面消毒。

需预防性消毒场所和物品

宾馆、饭店的床单、被罩、浴巾、毛巾;卫生间的马桶、浴缸;厨房餐厅的餐饮具、厨具;服务人员的手以及《公共卫生管理条例》、相关法律、法规中涉及到的需要消毒的物品。对于宾馆、商场、超市、影剧院和会议中心等安装空调的公共场所应定期清洗空调滤网,保证空调系统的供风安全。所有水平的物体表面,例如地板、电梯间、柜台、桌子、椅子,每天至少使用清洗剂和热水清洁一次。

具体消毒方法

1.物体表面消毒,每天2次。可选用清洗、擦拭、喷雾和浸泡的方法。一般选择含氯消毒剂,浓度为500毫克/升-1000毫克/升,时间不少于30分钟。

2.食饮具每餐消毒1次:可用流通蒸汽消毒20分钟(温度为100℃);煮沸消毒15-30分钟;使用远红外线消毒碗柜,温度达到125℃,维持15分钟。化学消毒法:用有效氯含量为250mg/L-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消毒后清水冲洗。

3.衣服和被褥应勤洗、勤晒,消毒可用加热的方法,也可用除菌消毒洗衣粉和洗涤剂清洗衣物。

4.卫生间、厨房和居住的房间要经常打扫,卫生洁具可用有效氯含量为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浸泡和擦拭。

5.如确定公共场所为甲型H1N1的疫点,应按照疫点消毒的方法进行消毒处理。

无疫情学校预防措施

学生每天要洗手8次以上

每天早上上班车前要测体温,发现体温高于37.5℃,告知其居家医学观察7天;每日7:30-8:00和13:00-13:20为各班对学生进行晨午检时间。以用体温计检测为主,对有异常反应的学生,还要目测检查。每天要认真填写《晨午检记录单》。详细测温、详细记录,发现温度高的必须采取措施,凡是发热者不能进校门。

饭前便后或咳嗽、打喷嚏后,彻底清洁双手,采用肥皂和流水洗手,或用消毒剂消毒双手。学生要每天洗手8次以上。

出入学校要查证登记

没有疫情的学校采取半封闭管理措施,实行出入查证、登记制度。对于外来入校人员实行严格的登记、测温管理,实行定点会客制度。详细记录来访人单位、体温、联系方式。对于本校外出人员,登记外出时间,返回时认真测量体温,并详细登记。对于体温高于37.5℃的,还要目测其健康状况,发现异常及时报校医院。

有疫情学校控制措施

患者告知近7天内活动范围

辖区疾控中心进驻前,由校医院医生进行初步流行病学调查,问清患者近7天内活动范围,特别是发病前1日的活动范围。学校要详细提供学生的各种资料,包括:人数、班级、分布、课程安排、班级活动等资料。

密切接触者单间医学观察

对于密切接触者实施单人单间集中医学观察或居家医学观察措施,一般接触者实施居家医学观察或住地集中医学观察。大学中的密切接触者由学校提供场所,采取单人单间集中医学观察,中学中的密切接触者有条件的可单人单间居家医学观察(家中有高危人群者除外),一般接触者(共用卫生间、教室、浴室)采取集中管理措施,限制活动范围,并减少与他人接触,将可疑接触者隔离在较高楼层。

学校可迅速采取干预用药

对于密切接触者等高危人群可以参照国家推荐适当服用预防性药物。密切接触者:建议服用莲花清瘟胶囊。一般接触者:学校每日将板蓝根或大青叶片煮水发放给学生,或提供双黄连口服液等中成药剂。其他人员:可适当服用板蓝根或大青叶片,并加强营养,增强体育锻炼。

成立学生督查队控制小组

在校学生处领导下组织成立学生督查队,由学生会、班级骨干担任督察员巡逻、监督和自我监督。同时建立以班级为单元,以寝室为单位的控制小组,与校学生督查队相互配合,不留死角的把防控工作落到实处。学校防控甲型H1N1流感工作领导小组,每周不少于3次对各校区、年级、班级防控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

学校实施封闭性管理

有疫情的学校要严格执行封闭管理,对外来人员实行体温监测,发现异常者坚决不允许入校。杜绝学生窜宿舍、窜教室、窜班级、窜校的行为,不允许学生进入公共场所。学生不允许出入校门,特殊情况的经校防控甲型H1N1流感工作领导小组批准后方可离校,返校时严格执行体温监测。

每个宿舍要设测温员

坚持晨午检、消毒和通风、缺课监测、传染病报告等疫情防控四项制度。每个宿舍、班级、年级均要设置测温员,每天负责晨起、午后2次测量体温,并做好统计、登记工作,发现发热及流感症状的要及时报告。

对居家医学观察的学生,向其家长发放居家医学观察告知书,严格执行单人单间居住的医学观察措施,与他人接触要戴口罩,要求其每天早、晚测量体温2次。每天与学校保持联系,向学校报告健康状况。

应急状态下的特殊措施

在疫情防控期间,采取相对严格的扩大化控制措施。

1.教师、学生尽量减少参加聚会、婚礼等人群聚集性活动,尽量少乘坐人群拥挤的公共交通工具,尽可能避免与外地返长人员接触。

2.实行相对严格的防疫策略,特别是中小学,发热或流感症状的学生一律要居家医学观察7天,发现1例甲型H1N1流感所在班级必须停课,14天内2个班级出现甲型H1N1流感所在年级停课,14天内2个年级停课则全校停课。

3.学校要实行相对的封校管理,尽可能避免学校人员在外居住,避免社会人群进入。

4.学校保卫处要联合行政执法部门清理校门前的商贩,避免因学生在校门口聚集,引起疫情散播。

5.学校公共场所要实行消毒,出入要测温,如学校的网吧、超市、图书馆等要实行严格的消毒措施。

6.学校每周至少1次组织学生开展学校外环境的清理工作,及时清运生活垃圾,对容易滋生细菌的场所,适当喷洒含氯消毒剂或生石灰。

托幼机构

《长春市托幼机构甲型H1N1流感疫情防控指南》

有疫情托幼机构控制措施

采取停课措施

停课的范围应根据疫情波及的范围和发展趋势,由小到大,如由班级到年级,由年级到全园。

凡有发热或流感样症状的儿童一律停课一周居家医学观察。

1个班级出现1例及以上甲型H1N1流感病例,或者同一班级有5名及以上的儿童为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则该班级停课。

如果14天内,同一托幼机构有2个及以上班级需要停课时,该班级所在年级停课。

如果14天内,同一托幼机构有2个及以上年级需要停课时,该托幼机构全体停课。

停课时间不少于7天,自最后1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被隔离或离校之日算起。停课期间,如有新病例发生,可适当延长停课时间。可根据放假儿童和教职员工的健康状况,随时调整放假期限。复课前,至少7天无新发病例,同时所有密切接触者解除医学观察,必须对教室、寝室、卫生间等场所进行彻底清扫消毒,经卫生部门评估,达到条件后方可复课。

实行封闭管理

有疫情的托幼机构要严格执行封闭管理,对外来办事人员实行体温监测措施,发现异常者坚决不允许进入托幼机构。每个班级、年级均要设置测温员。对实施居家医学观察的儿童,向其家长发放居家医学观察告知书,严格执行单人单间居住的医学观察措施。

应急状态下的特殊措施

1.教师、儿童尽量减少参加聚会,尽量少乘坐人群拥挤的公共交通工具,尽可能避免与外地返长人员接触,杜绝与托幼机构门前商贩接触。

2.发热或流感症状的儿童要居家医学观察7天,发现1例甲型H1N1流感所在班级必须停课,14天内2个班级出现甲型H1N1流感所在年级停课,14天内2个年级停课则全校停课。

3.要实行相对的封闭管理,避免社会人群进入。

4.保卫处要联合行政执法部门清理校门前的商贩,避免因儿童在校门口聚集,引起疫情散播。

5.托幼机构公共场所要实行消毒,出入要测温。

6.每周至少1次组织开展托幼机构外环境的清理工作,对容易滋生细菌的场所,适当喷洒含氯消毒剂或生石灰。

公共交通工具

《长春市甲型H1N1流感公共交通工具防控工作指南》

发现疑似病人 能停车的立即停车

在飞机、火车等行进过程中发现疑似病人时,应迅速将病人转移到机舱或车厢内循环风的下风口处,其他乘客应距其3排座椅的距离。疑似病人、乘务人员和乘客应立即戴上口罩。其它交通工具行进中,发现疑似病人时,能停车的应立即停车,将病人送往医院。

农村

《长春市农村甲型H1N1流感疫情防控指南》

对重点单位和人员 加强健康监测干预

十一期间,各乡镇要发动各有关单位及村委会采取群防群控的防控措施。关于对农村的防控指导,与社区的相似。区域内的学校、托幼机构、养老机构、建筑工地等人群集中场所为重点单位。高危人群包括:5岁及以下儿童,尤其是2岁及以下的婴儿;65岁及以上老年人;心血管疾病(除高血压)、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肝肾功能不全、血液病、神经系统疾病、神经肌肉功能障碍,代谢病等慢性病患者;患有免疫抑制疾病的成人和儿童(包括药物或HIV感染引起的免疫抑制);孕妇;小于18岁青少年中长期接受阿司匹林治疗者;养老院和其他慢性病康复机构的人员。

社区要对上述单位和人员加强健康监测、管理和健康干预。根据疫情发展的态势,在卫生部门指导下,村屯实施半封闭、封闭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