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 姓名

一、口语交际。

要求:本册第四单元的口语交际题目是《怎样保护周围的环境》,你和同学在进行训练时,提到了哪些环境问题?在口语训练后,你有什么体会?请写下来。

1.环境问题:

2.你的体会:

二、语言积累。

1.组词。

殊( ) 拂( ) 锯( ) 厉( )

珠( ) 沸( ) 据( ) 励( )

博( ) 瀑( ) 庐( ) 投( )

搏( ) 爆( ) 炉( ) 役( )

2.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字组成成语。

( )星( )月 ( )风( )雨 ( )闪( )鸣

( )览( )书 ( )耻( )问 风( )( )掣

3.写出相联系的句子。

①窗 含 西岭千秋雪, 。

② ,轻舟已过万重山。

③飞流直下三千尺, 。

④ ,霜叶红于二月花。

⑤用珠宝装扮自己, 。

⑥ ,差之千里。

⑦窗前莺共语, 。

4.写出一句《五彩池》一文中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

5.在括号里填上相应的人物。

( )在“三味书屋”读过书;( )为了战斗的胜利,用胸口堵住敌人的枪口。

( )想出了捞铁牛的绝妙办法;( )从“埋木匣”“挖木匣”中受到启示。

三、阅读运用。

(一)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 )拉长,变粗,(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 )的白色城墙。浪潮( ),犹如( ),浩浩荡荡地( );那声音如同( ),好像( )。

1.按原文填空。

2.这段话选自课文《 》一文,把钱塘江大潮来时的壮观景象呈现在我们面前。主要分两个方面来写,一是写了潮来时的( ),是作者( )到的;二是写了潮来时的( ),是作者( )到的。

3.品读括号中填的内容,说说这样写好在哪里。

(二)长竿入城

从前有一个鲁国人,有一次,他准备进城办事。他为亲戚带了一根长竹竿,到了城门外,他停下不走了,心里不禁犯起难来。

他坐在城外的土堆旁,看看城门,又看看手里的竹竿,皱皱眉,摇摇头,一副无可奈何的样子。有人问他:“你为什么不进城呢?”他回答道:“我拿着这么长的竿子,怎么能进得去呢?”问他的人心中好笑,却故意问:“你没有试过,怎么知道竹竿拿不进城呢?”这人回答道:“这还用试吗?城门比竹竿矮一大截(ji†),城门的宽度又比竹竿窄得多,怎么能拿得进去呢?”说着,他真的站起来,拿着竹竿到城门口横竖比弄起来。

围观的人都在窃窃地发笑,人们有意谁也不去点破他,看他到底怎么办。这时,一位风趣的老人走到他身边,一本正经地说:“年轻人,有什么难事,我可以帮你吗?”看到是一位上了年纪的老人,这个人觉得他肯定见多识广,有办法帮助他,于是便告诉了老人自己的困难。

老人听后 笑着说 既然你想听我的 我就给你出个主意 把竹竿折断了 你不就可以进城了吗 那人听了老人的话 果然把竹竿折断了 在场的人都说这个人愚笨 笑得前仰后合

1.给最后一个自然段加上标点。

2.结合上下文说说下列带点词语的意思。

“一副无可奈何的样子”:

“围观的人都在窃窃地发笑”:

“一位风趣的老人走到他身边,一本正经地说”:

3. 写出下面自然段的段意。

第一自然段:

第二自然段:

4.文章中说那位老人是一位“风趣”的老人,请根据短文内容说说他风趣在哪里?

5.“人们有意谁也不点破他,看他到底怎么办。”请你告诉他,怎样才能把长竹竿拿进城。

四、作文。

同学们,在你成长的过程中,肯定与周围的人发生过很多事。你一定有很多心里话想告诉自己的爸爸妈妈、老师、同学、朋友……请你用书信的行式写下你最想告诉他的话,别忘了做到语句通顺,叙述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