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目标制定恰当、可行。

林老师对教材进行了深入的研读,为本节课制定了比较恰当、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首先从学段划分来看,三年级是第二学段的第一个年级,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再从三维目标来看,音乐教育把情感、态度、价值观放在首位,是因为音乐教育本身是通过熏陶、感染、净化、顿悟等来体现,音乐教育要把丰富学生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放在第一位。很显然,林老师对这些了然于心,所以,本节课的教学自始至终把学生的情感放在主要位置,紧紧围绕这一目标组织教学,所有的音乐活动都是为了达到这一目标而精心设计。

二、以情景为主线,体现音乐性。

教学过程充分体现音乐语言的作用,比如: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到一个美丽、辽阔的大草原去玩一玩,去唱一唱牧童的歌。又如:孩子们,天色不早了,让我们赶着小小羊儿回家吧等语言生动形象地营造了情境。情境性的语言有效地引领学生全身心地遨游在音乐世界之中,营造了良好的音乐氛围。

教师的引导、启发,学生的听、唱、活动等都以音乐为主。例如:活动前,用音乐师生问好;活动中,教唱、演奏、创作等都以音乐形式为主;活动后,以音乐情境式地结束全课。让学生充分感受不同的音乐体验,这样就将歌曲的教学、创作、演奏等活动结合为一个整体,既使课堂更加完整,又增强了音乐性。

三、教学环节衔接自如。

教师注重挖掘教材的旋律美、节奏美,使课堂教学流畅自如,这与教师仔细分析教材,选择了恰当的教学方法分不开的,各个教学环节的过渡不留任何痕迹,课堂教学保持完整性。

四、形象引导、因材施教。

林老师能根据孩子课堂上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教学方法与引导。对于学生演唱不够的地方,用灵活的技巧教给学生歌唱方法,如“这只小羊,我们是这样呢剪的,这只小羊,我们可以这样安慰它”等用恰当的语言进行比喻、形容、引导,以致帮助学生理解感知。这些都为课堂教学目标的落实提供了保证,也体现了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同时形象、有效的引导学生学习。

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整节课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关系,教师给了学生很多的展示机会,如朗诵、分角色演唱、表演唱、演奏打击乐器等,每个学生既是表演者,又是欣赏者。通过这些活动教师点燃了学生的情感火花,加强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营造出一种平等民主、相互交流的教学氛围。也体现了“乐(音乐)即是乐(快乐)”的教学原则。同时,林老师大胆利用自制乐器,让学生演奏着自已制作的乐器,让音乐联系生活,让音乐融入生活,这样让每个孩子都能参与其中,感受快乐。

六、器乐音效效果的一点不足。

整堂课在我看来就一点点不足,在器乐演奏环节,学生们的自制乐器所产生的音响效果上还有些不够理想,在乐器的制作要求上、材料选择上都还可以多些尝试与实验。同时,在自制乐器品种的数量上再进一步作分配与调整,这样会使整个器乐演奏环节的现场效果会更好,让学生能更清晰地感受到音乐的美,能真正体验到动手的快乐,在合作中撞击幸福。

总的来说,林老师这节课所设计的每一个环节都充分体现了音乐的教育理念与教学特色。在音乐课程改革的今天,教师如何让学生在音乐课中真正“走进音乐---感受音乐---学习音乐---热爱音乐”,听了本课的教学给了我很多有益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