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是幼儿学习知识,发展能力的必要途径。培养幼儿的探索能力对于丰富幼儿的精神生活、增长知识、锻炼意志、发展特长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今天的幼儿将是21世纪的建设者,创造者,他们不仅需要丰富的知识和熟练的技能,而且要学会创造性、探索性的学习。因此,从小培养幼儿的探索能力是越来越被人们重视了。

    近年来,区域活动作为强调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活动形式,作为培养幼儿探索能力的主要途径已受到幼儿园的普遍关注和采用。所谓区域活动是指在幼儿自主的探索过程中,培养幼儿积极探索精神、探索能力为主要目的的活动形式。幼儿在自主的探索过程中所获得的成功和新经验对他们更具有发展意义。

    而自然角又是区域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自然角中培养幼儿的探索能力比其它教育途径更为直观、具体、形象、生动。自然角大都是在幼儿园活动室开辟的一个区域,作为饲养小动物、栽培植物、陈列实验用品之用。它所陈列的东西是从周围环境及广泛的自然物中精心选取的,集中地、分层次地、显著地展示于幼儿地眼前,使幼儿能逐一进行细致的观察,也为幼儿带来较自由的观察和操作探索的可能。

    千姿百态、绚丽多彩的大自然对活泼好动,求知好问的幼儿,有着强烈的吸引力,而自然角中绿意盎然的植物,活泼可爱的小动物,可以使幼儿的生活更加生动有趣,丰富多彩。孩子们在对自然角的观察中经常会提出诸如:“哪个盆中的小苗苗最高?”“老师,我的种子宝宝为什么还不发芽呀?”“哪盆的种子先发芽?”“小鱼吃青菜吗?”……针对孩子们的问题,我们在思考:如何通过我们的教育,使自然角成为孩子们自主探索的环境,成为孩子们自主获取新知、自主构建的重要途径。在教育新理念的指导下,我们尝试了以下几种做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以前的自然角基本上是以教师为主进行创设的,幼儿只是其环境的被动接受者。通过理论学习,我们认识到:孩子是创设环境、在环境中进行学习,进行探索的主人。在自然角创设中,我们改变了以往的做法。如:在国庆节期间,我们给幼儿布置了一个特殊的作业,让他们利用假期到大自然中寻找种子。听到这里,孩子们忍不住讨论开了,有的小朋友提出疑问:“老师是不是让我们种花呀?”也有的小朋友说:“老师可能是要和我们一起做小实验……”我当然没有明确告诉他们。没过几天,孩子们都跑过来围住我,抢着要把种子交给我,可以说是“战果”累累,一会儿就摆满一桌子。只听秋秋说:“瓜子的种子可以吃,杜鹃花的种子不能吃。”有的问:“好吃吗?”还有的说:“为什么杜鹃花的种子不能吃?”于是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开始讨论起种子能不能吃的话题,我看孩子对这个话题十分感兴趣,便问道:“你们知道哪些种子可以吃?哪些种子不可以吃?可以吃的种子和不可以吃的种子怎样区分吗?”经过讨论孩子们说出许多进行区分的标准,并且还提出要给这些种子分类的建议,围绕孩子们的想法我们进行了“哪些种子可以吃,哪些种子不可以吃”的主题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孩子们针对“姑娘”这个种子是否能吃出现了的分歧。有的认为这个种子不能吃,有的则认为这个种子能吃。又是秋秋,笑眯眯地看着我说:“老师,你说‘姑娘’能不能吃呀?”我没有马上回答,沉默了一会儿说:“这个问题,老师也不知道,我们想想用什么办法解决它呢?”孩子们积极思考,想出了许多办法,有的说:“我们可以到《十万个为什么》上找答案”,还有的说:“我们可以上网查资料。”第二天秋秋一进教室就喊:“我和爸爸一起查百科全书了,发现了答案,“姑娘”可以吃!”此活动后,我又引导孩子谈论:“对种子你们还有哪些想法?以及遇到不知道的问题通过什么途径解决”等等。

    在这次师生共同创设环境的活动中,充分体现了“孩子是活动中的主人”这一新的教育观念,幼儿在有教育准备的环境中,通过积极的探索活动,在自主获取有关经验的同时提高了孩子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众所周知,自然角的材料要紧扣目标,根据目标来提供材料,并且还要与幼儿的生活息息相关。为此在投放自然角的各种材料时,除了考虑各自不同的教育目标外,材料还必须与幼儿的生活密切联系,并且还蕴含着能使幼儿产生探索行为,发展探索能力这样的要求。

    一次游戏活动时间,保育员老师正在剥蒜,这时几个小朋友也围在老师旁边帮忙一起剥,一边剥还一边说着“真辣”、“真辣”。我马上说:“你们没吃,怎么就知道是辣的?”孩子们立刻说:“我们以前吃过,它就是辣的。”“我都闻出辣味了。”“老师您说,咱们要是把蒜泡在蜂蜜里,它是不是就不辣了……”幼儿热火朝天的讨论开了。这时亮亮大声地说:“老师!我们做实验来验证它吧!”说干就干,在我的支持和鼓励下幼儿运用已有的经验进行充分的猜想蒜泡在什么地方不辣,最后我们决定把蒜泡在油里、茶水里、果珍和蜂蜜里观察蒜在这样的条件下还辣不辣?实验结果:无论蒜泡在什么口味的水中,它还是辣的。通过实验,验证了有些孩子的想法,也反驳了部分孩子的想法。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幼儿的想法很多,也很奇特,我们就注意引导幼儿谈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让孩子在交流中不断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见投放了丰富且幼儿感兴趣的材料,有益于幼儿产生积极的探索行为,并且在这一过程中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在探索过程中,幼儿难免会出错、失败,对于幼儿的错误、失败,我们要以一颗平常心来对待。因为我们是以幼儿怎样获得知识、探索能力的发展为着眼点,而并非以知识的本身价值为中心,当幼儿出错失败时我们先问孩子,了解孩子出错的原因,然后根据需要进行指导。有时我们对幼儿说:“想想怎么会失败的呢?没关系,再试一试,如果遇到问题,我们可以一起商量。”用启发、鼓励的方式帮助幼儿寻找失败的原因,激起幼儿再次探索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时我们并不急于指导,而是给幼儿充分的探索时间,尊重理解幼儿,让他们在探索中自己面对失败,让孩子在失败中不断的积累经验,调整自己的行为,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有时幼儿出现错误的现象非但没有受到指责,我们还加以肯定,让他们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因为最终的成功往往是以失败为基础的,而一些有价值发现的最初萌芽或许就存在于幼儿的失败中。

    一天一个小朋友突然跑过来说:“老师,周玮把黄瓜片喂给金鱼了!”我忙走过去,果然看到鱼缸里有几片黄瓜,我问他:“为什么给金鱼吃黄瓜啊?”他回答说:“我们小朋友每天都吃各种各样的食物,所以身体好,而金鱼只吃鱼食该生病了。”多么天真的孩子呀!我刚要告诉他金鱼只吃鱼食,但转念一想,这不正是让孩子探究的好机会吗?何不让孩子按自己的意图试一试呢?想到这里我对孩子说:“金鱼吃黄瓜片吗?”孩子们有的说吃,有的说不吃。这时盟盟提议:“老师我们做实验试试吧!”大家都同意盟盟的提议,我继续说:“金鱼到底吃不吃其它食物,那咱们试试看,周玮,你每天都把我们午饭吃的食物喂给金鱼一点,看看它到底吃些什么?不吃什么?”

    为了支持孩子们的探索活动,为了增强孩子们的探究兴趣,我们还给金鱼的吃食情况做了一个记录表,上面画上金鱼吃的各种食物,下面用钩叉的形式表示金鱼是否吃这些食物,幼儿们密切的注意着金鱼的吃食情况。渐渐地,他们发现金鱼不喜欢吃其他食物。通过实践和观察,孩子们终于得到了正确的结论。

    由于我们为幼儿创设了心理安全的氛围以及宽松的环境,使幼儿不会为自己的失败而产生担心害怕的恐惧心理,也不会害怕出错而在活动中瞻前顾后,相反会勇敢的面对失败,充分自由的进行探索。

    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评价大多来自于他人,其中成人的态度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由此可见教师的态度对于幼儿行为所产生的作用。在努力营造让幼儿出现各种想法、做法的氛围中,我们首先是尊重幼儿,平等的对待幼儿,将幼儿当作平等的人,将所有的幼儿同等对待,尊重幼儿的想法。在班中我们设置了“问题箱”,这样我们可以了解和收集到幼儿的问题和疑问。比如:“为什么同时种下的种子不能同时发芽”“桑叶为什么和葡萄叶的形状相同”“蚕是怎么破茧而出的”等等。知道幼儿的这些问题后,我们就可以顺应和支持幼儿探究这些问题,通过多种途径帮助幼儿弄清所关注的问题。在该活动中我们与幼儿建立一种平等、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我们的目光不只是停留在能力强的幼儿身上,对于能力不同的幼儿在活动中出现的想法、做法我们力求一视同仁,给予支持和肯定,从而给幼儿以信心使他们的探索能力在不同程度上得到发展。

    其次,鼓励幼儿有各种想法、做法。幼儿在活动中刚开始的想法往往是很稚嫩的、不成熟的,也正因为如此,他们的想法更具有创造力,充满了智慧的火花,所以我们充分允许他们的各种想法,鼓励他们“异想天开”。当幼儿的各种想法出现时,我们给予肯定,当幼儿的想法无法实施时,我们加以支持,当幼儿没有想法时,我们进行激发后,幼儿心理上才得到完全的开放,他们会在教师耐心的倾听、赞赏的目光和表扬的口吻中以更加积极的态度继续探索。

    教育家哈士顿和威斯伯格认为:开放教育中,教师角色应由权威管理者、学习主宰者变为咨询者、学习诊断者、学习催化者和资源专家,具体来说在自然角活动中除了为幼儿提供一个易于探索,具有发展价值的物质环境和一个支持积极探索的心理氛围外,教师还要当幼儿的参谋和助手,为幼儿提供适度的帮助。教师指导的目的并不是让幼儿立即掌握多少知识,而是为了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使幼儿能顺利的进行探索,为此在指导时我们遵循以下原则:

    在讲评过程中我们也十分强调通过幼儿间的互动来培养他们的探索能力。当个别幼儿在活动中遇到问题,我们发动大家共同探讨。例如在使用测量尺测量小蒜苗的活动中,紫薇在测量时从蒜的底部开始测量,看起来还十分认真、专注。我没有立即干涉幼儿的活动,而是等到活动区讲评时把这个问题拿出来,引发大家共同来探讨,经过幼儿亲自的尝试和教师的语言指导,孩子们得出了正确的结论,紫薇对正确测量小蒜苗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由此可见,让个体的探索行为变成群体探讨的热点,以个别的探索行为引发大家共同的探索行为,可以逐步培养幼儿的探索能力,也可以使幼儿的探索内容更有深度、广度,从而进一步培养幼儿的探索能力。与此同时幼儿之间的这种互动探究更加扩大了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

    即给幼儿充分的自主权,让幼儿按自己的方式去探索;让幼儿充分的操作探索时间,不急于介入,即使需要教师指导,也尽量不作直接指导,以间接指导为主,稍加点拨,给幼儿自己探索的机会。

    教师的指导对幼儿应有启发作用,当幼儿在探索中出现困难时,我们常采用“你发现了什么?怎么会出现这种现象的?”等开放的启发提问,耐心引导幼儿寻找答案。有时我们用一些小小的动作进行点拨或引导幼儿观察学习同伴的方法。

    综上所述,通过实践研究我们真正体会到幼儿在自然角进行探索活动时,教师要树立以幼儿发展为本的观念,让幼儿在与环境和材料的交互作用中获得更多的经验和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时候孩子的兴趣是来源于家庭和周围环境的影响,这就需要家长的配合支持和引导,比如我们在每次主题活动前都会在家长园地中告诉家长需要为孩子准备什么,了解什么知识等等,通过家长的积极配合,孩子的探索兴欲望更加强烈了。

    总之一切的一切,不管孩子需要什么和对什么有兴趣,都需要正确的引导和培养,并为他们创造一切有利的条件,愿幼儿能够通过自然角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成功感和自信心,并对周围世界永保好奇心和探索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