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31、一幅名画的诞生

学情分析

1、《一幅名画的诞生》主要叙述了俄罗斯画家列宾创作名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的原因及过程,目的是要揭露黑暗的旧社会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剥削,表现列宾对底层人民的深切同情及其坚韧、执著的品质。

2、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为关键句子的理解,四年级学生已掌握简单的理解句子的方法,在本单元让学生回顾和巩固对关键句子的理解方法,同时感悟文章的中心。

3、学生有一定的预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从内容上来说,已对课文整体内涵有一定的领会,能比较正确地理解重点句段子为基本要求;在学习方式上,要加强学生自主实践,提供孩子更多的活动时间和空间,尤其是要让他们有自己控制自己学习的自由。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能借助字典识字,联系上下文理解“褴褛”、“顽强”。

2、借助“读、议、感悟”相关训练,理解关键句段。

3、在正确、流利的基础上,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能在简要复述文章的过程中,进一步训练详细复述。

过程与方法:

圈重点词语和质疑来理解文中的重点句子。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列宾创作名画的原因及过程,体会他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同时感受他们身上不屈的力量。

学习任务

学习目标

教材及工具

学习方法

学习过程的导学要点

学习评价

备注

一 、背景解读,感受名画。

1、直接引入,读准和了解名画的题目。

2、了解作者。

3、了解画面内容。

4、了解画面的写作顺序,初步感受纤夫的苦难生活。

课文

多媒体出示画面

多媒体了解顺序

听听、记记

读读、想想

1、出示课题,了解名画。

师:今天我们学习《一幅名画的诞生》。(齐读课题)回家预习了课文这幅名画的名字?(板书: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纤”这里读qian,它还有一个读音,交流、组词。

理解:纤夫

师:纤夫就是以为他人拉船为生的人。

2、介绍列宾。

(师作简介。)

3、介绍名画

在这幅画面上,列宾利用了沙滩的地形和河湾的转折,使十一个纤夫犹如一组雕像,被塑造在一座黄色的、高起的底座上。画中的背景运用的颜色昏暗迷蒙,空间空旷奇特,给人以惆怅、孤独、无助之感,生动地刻画了纤夫的内心世界。除此以外,本画的构图、线条、笔力等绘画技巧都是相当成功的。所以这幅画在1873年展出的时候,评论家认为这是俄罗斯画坛的奇迹。

4、借助朗读,感受名画:

1)了解画面内容

师:让我们带着对这份了解,一起走进名画,课文的第一节就写了名画画面的内容,轻声快速读,想想按作者描写的顺序,画中分别画了些什么?

小结并引读:作者就是按从上到下,从远到近的顺序,写出了画面所画的(怎样的)天空?怎样的伏尔加河?

2)齐读第一节,理解纤夫的艰难。

师:那么又是怎样的纤夫呢?让我们读这段文字来感受。

背景介绍,体会纤夫的苦难。

(了解背景后引读第一节)

(师:步子再沉重些,节奏再慢些,身子前倾些。)

通过对名画名字和作者的了解,走近名画。

通过画面的欣赏,感受成为名画的原因。

了解画面的写作顺序,为介绍其他画面服务。

借助拓展,初步感受纤夫的生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清文章线索,根据板书简要复述。

课文

多媒体

读读、找找

想想、说说

师:刚才我们初步了解了名画,那么为什么把这幅名画的完成称为“诞生”呢?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打开书,读课文3-7小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然后划出表示时间的词语,想想在这些时间段中,列宾做了些什么?

1、自读课文,理出时间线索,根据时间概括列宾所做的。

2、简要复述名画的完成的过程。

交流板书:

1868年 留下印象

1870年 共同生活

勤画素描

1873年 反复修改

结合表示时间的词语,理清文章脉络。

借助教师板书简要复述课文,对前几单元学习有效的复习。

三、感悟过程,升华情感

1、圈划出列宾看到的和怎样做的句子。

2、抓住“内容”,交流体会关键句子的含义。

3、结合体会想象课文内容,体现列宾对纤夫的同情。

4、借助课外拓展资料,感悟纤夫身上的无穷力量。

5、激发情感,感悟中心

6、串读课文6、7小节。

7、感悟课题中运用诞生的原因。

课文

多媒体出示句子

多媒体句子

多媒体拓展资料

多媒体出示句子。

圈划句子,理解重点语句,感悟纤夫的痛苦生活,列宾对他们的深切同情。

抓关键词语,体会纤夫生活的痛苦。

读读、议议

提出值得商榷的问题。

读读、想想

想象说话

议议、读读

有感情的朗读。

(一)找出列宾看到的和怎么做的句子。

师:在刚才的交流中,我们了解了这幅画完成的过程,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列宾看到了什么?又是怎么做的呢?请你快速浏览3-7小节,用直线画出列宾看到的句子,用浪线画出列宾怎么做的句子,并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二)交流、相机教学:

交流看到的句子:“天哪……流露出凝重的神情。”

(这是列宾画这幅画的原因)

1、圈出表现纤夫的苦难生活的词语。

师:再读句子,圈出一些关键词语,说说你从这些关键词中感受到什么?

2、交流,相机教学:

(1)理解:肮脏和褴褛;

理解“肮脏”(师:文中是怎么写他们的肮脏的?为什么他们这样肮脏?)

感受他们因生活所迫。

理解“褴褛”(师:“褴褛”的意思。书空。文中是怎么写他们的褴褛的?从中又感受到什么?

感受他们苦难得生活。

结语:在对纤夫衣着的描写中,我们感受到纤夫的贫穷和苦难。

(2)理解“凝重”

师:这是一个表示人物神情的词语,从中感受到什么?

感受到生活的沉重。压迫、痛苦。

引读句子。

师:那凝重的神情分明写着他们不堪重负,却还要默默地(承受着)。你看,他们——(引读句子)

(4)指导朗读。

看着这些,列宾的内心怎能平静,那么“天啊”该用怎样的语气读?

生:用惊讶的语气读。(生读句子)

生:同情。(生读句子)

师:让我们带着惊讶和同情,再来读读这一句。

2、说话练习:

师:这一切都给列宾留下了——生(难以磨灭)的印象。

此时,他会想写什么呢?

说话练习:目送着渐渐远去的纤夫,列宾心想: 。

**交流怎么做的:

过渡:师:纤夫苦役般的劳动景象,激发了列宾的创作欲望,那么两年以后他来到彼得和勒又是怎么做的呢?

“他仔细地观察着……抚摸那些铁铸般粗壮的手……”

“他勤奋地工作……带着厚厚的一册素描回到了彼得格勒。”

“根据这些素描……于1873年完成了作品《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1、根据关键词自已质疑,解疑。

师:再读读这三句,有什么值得我们思索的问题吗?

2、交流。

师:刚才同学们针对第一句提出了很多的问题,不少问题还很有质量,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学习这句句子,相信一旦读懂了句子,那么这些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1)出示句子指名读,在和纤夫共同生活的日子里,列宾做了些什么?

板书:观察 注视 抚摸

(2)再读读句子,从这一系列的动作中你明白了什么?

(3)师:为了更好的创作,列宾和纤夫们吃住在一起,从陌生到熟悉。在深入生活的同时,列宾从纤夫身上看到了——

学生交流:强壮、蕴藏着无穷的力量、善良。

(4)读句子,借助补充材料感悟中心。

师:那他还看到什么?读读补充材料,想一想,列宾看到什么?

生:坚韧的性格、希望、不屈的力量……

(5)想象说话提升中心

师:列宾不仅走进了纤夫的生活,还真真切切的走进了纤夫的内心,他看到了不屈的力量,看到了民族的希望,此时,列宾回想:

学生交流

师:正是这样不屈的力量,正是这希望,使列宾想到,有一天这不屈的力量会站起来,贫穷的俄罗斯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所以艺评家对这幅画还有这样的评论。(生齐读评论)

(6)感悟敬佩,再读句子。

师:此时列宾对纤夫的情感还是原先的同情吗,而是转变成了——(生交流:喜爱,敬佩、热爱……)

让我们带着敬佩之情,再来读读这一句。

3、小结归纳、引读6、7小节

师:为了画好这幅画,列宾三次来到伏尔加河——(引读“他勤奋工作……”)

为了画出列宾心中对力量的赞歌,对光明的向往,它更是——(引读“画啊,改啊……,”)

三年来列宾倾注自己全部的情感与心血,终于在——(引读“1873年完成了作品《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这幅画里,他描绘了——(引读“劳动人民苦难……”)

4、结文

三年中,列宾勤奋刻苦地画着,他把自己高超的画技和他对沙皇反动统治的不满,对劳动人民悲惨生活的同情,完美地融入了画中,画出了纤夫的不屈和力量,所以我们把这幅画得完成,成为诞生。

通过圈划重点句子,再次了解文章写作顺序。

通过品读圈划交流,体会纤夫生活的苦难。

通过朗读,读出列宾对纤夫的同情。

想象说话,为引出下文服务。

通过质疑和解疑,使学生感受到,创造名画离不开列宾的勤奋、刻苦。在勤奋刻苦中,列宾感受到纤夫身上的无穷力量。

通过拓展,了解纤夫们的坚强、充满智慧、不屈的力量和无穷的反抗精神。

通过拓展使列宾对纤夫的同情转变为敬佩和赞叹。

教师结语,理解称名画为“诞生”的原因。

四、布置作业,总结全文

1、回顾全文,再次感悟中心

2、结合生活,训练表达

课文

感悟交流

语言实践

1、布置作业。

师:今天的作业就是借助老师的板书,用上这些词,加入适当的想象,用你的笔把名画诞生的过程记录下来。

2、激发情感,再读课文第一节。

师:同学们,此时我们再一次站在这画面下,我们仿佛听到,远处传来纤夫苦役般劳作的声音;我们仿佛看到列宾正用自己火一样的热情画啊,改啊……让我们带着内心的感动和震撼再来读读第一小节。

通过语言实践,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