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目标]

1、了解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英雄事迹,激发对革命先辈的崇敬之意,渗透初步的民主意识,树立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

2、知道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结束了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3.学习搜集、处理和利用资料,并在讨论中提高表达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是感悟辛亥革命给当时社会带来的巨大变革,并了解这种变革对于中国人民来说意义重大。为了突出重点,我采用由点到面,由此及彼的方式,从“禁止女人裹脚”这一项内容入手,引发学生情感体验,体悟到禁止女人裹脚改变了女人的命运,使男女之间更加平等。透过这个点,再拓展到面上的交流,这样的感悟就更加深刻了。

通过“天下为公”的革命思想来渗透民主意识是个难点。为此,我创设情境,到“天下为公”纪念馆去参观,先给学生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接着,在“名人堂”中对比两个革命宗旨,发现“天下为公”包含的一层意思“平均地权”;在“群雕像”前,翻阅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了解“天下为公”另一层含义“人民享受平等的权力”。最后,在“资料馆”中,感受到“天下为公”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平等。至此,民主意识的渗透水到渠成。

[前置作业]

1、搜集与“中山”有关的图片资料。

2、搜集资料:兴中会、同盟会中,有哪些革命志士?他们领导了哪些起义运动?结果如何?

3、调查访问:民国建立之后,废除了哪些封建旧制,开创了怎样的社会新风?

【设计意图:前置作业既可以了解学生的认知起点,也可以帮助学生获取有效的信息。后两项前置作业恰恰填补了文本的一些空白,可以帮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历史,获得积极体验。】

[活动过程]

活动一、谈话导入:

1、你们去过孙文公园或中山纪念堂吗?这些地方是纪念谁的?

2、引导学生展示课前调查成果:你们还知道有哪些地区有以孙中山名字命名的学校、公园、街道等?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搜集资料,认识到孙中山先生的影响力从而激发学生进一步了解伟人的兴趣。】

3、播放国庆节时,天安门广场树立孙中山先生画像的图片;

4、质疑导入:为什么孙中山先生有如此高的地位?

【设计意图:以学生较为熟悉的画面入手,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感,同时以疑促思。】

活动二、了解“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及其他民主革命活动:

1、学生简介孙中山,教师小结: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他的一生都在为救国救民而奔波啼血,耗尽了毕生的精力,在历史上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天下为公”正是孙中山先生题的词。今天就让我们来缅怀这位巨人孙中山先生,体会“天下为公”的含义。(板书:天下为公)

2、播放图片,感受老百姓深受的双重压迫,在引导学生自己的心情和想法:鸦片战争之后,中国正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社会,老百姓生在水深火热之中,中国政府面临着灭国的灾难啊!在中国土地上外国列强横行霸道,腐朽的清政府懦弱无能,被迫签订了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聊到这里,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设计意图:通过对中国当时国情的了解,激起学生内心愤怒的情感,从而理解孙中山领导民主革命的必要性。】

3、我们腐败无能的清政府也实施过一些改良,如戊戌变法,但都不见效果,病入膏肓的清政府并不是这些改良的药可以医治的,此刻,身为中国人,你担忧什么?

4、你们的担忧也正是孙中山的担忧,政府的腐败无能使孙中山意识到了要救国必须通过革命的力量推翻清王朝的统治。

【设计意图:以学生自身的体验带入孙中山的革命主张,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5、阅读64页材料,了解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活动

发布台:说说小组里有价值的信息和思考。

主要内容有:孙中山的生平及从“医人”走向“医国”的道路;孙中山意识到要振兴中华,必须推翻清王朝;孙中山成立兴中会和同盟会。

重点交流:对比兴中会与同盟会的革命宗旨,有什么发现?

(两者都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口号,说明推翻清王朝的目标是不会改变的;同盟会的革命宗旨中多了一项“平均地权”,说明同盟会的目标更加远大,力量更加强大。老师进一步指出:“平均地权”正是孙中山先生“天下为公”理想的体现。)

6、革命故事会:兴中会、同盟会中,有哪些革命志士?他们领导了哪些起义运动?结果如何?(黄兴、林觉民、秋瑾等,领导了镇南关起义、广州起义等,均告失败。)

对于这些起义的失败,你有什么感受?

7、小结:孙中山此时的感叹:“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

【设计意图:文本的学习与学生主动的思考联系在一起。惟有学生思考、哪怕是猜测了文本的意义,历史才真正是鲜活的。在老师的引领下,思维的碰撞交锋变成价值感的认同,品德味儿呼之欲出。】

活动三、走近武昌起义和辛亥革命:

1、课件播放武昌起义的视频资料

2、交流感受:受到革命烈士精神的熏陶

3、了解辛亥革命。

4、带着问题阅读:辛亥革命是否实现了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目标呢?

交流: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制定了约法……

【设计意图:阅读视频、阅读文本也是一种不可缺少的学习方式。其间融入情感和思索,那么便是主动地获取,主动地吸收了。】

5、思考呼应:你现在明白为什么每年国庆节要在天安门广场树立孙中山像了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学习和理解自行揭开课堂导入部分的疑问。】

活动四、体会划时代的变革,理解“天下为公”的含义:

1、出示裹足的图片,生结合自己的了解来谈感受

2、导语:辛亥革命以后,废除了封建旧制,解放了妇女,使人人平等起来。

3、探究活动:8幅小图中,(1)你能分辨出哪些是清朝时期的,哪些是民国以后出现的吗?(2)将相关的内容连一连,看一看,这些图片从哪些方面展现了清朝和民国不同的风貌。

4、交流:从衣着、住房、交通工具等方面来体现。重点交流:这些变化对于人们来说,有什么重要的意义呢?(剪掉辫子,去除了统治阶级强加的符号;改坐人力车,更加开放,人与人之间更加平等;孙中山先生亲自倡导中山装……)

5、延伸:除了这些以外,你还知道哪些新的社会风气?这些变化有什么样的意义?

6、小结:确实如此,破除迷信,使得人人更加平等、自由而开放,辛亥革命就像一块基石,正一步步地实现着孙中山先生“天下为公”的革命理想。

【设计意图:由点(禁止裹足)到面(八幅小图连连看),由文本到更多的资料,使得学生的认知得到补充、提升,情感一步步被激发出来,民主意识的种子悄然种在了孩子们的心田。】

7、反馈:播放各地“天下为公”题词的图片

8、生谈对“天下为公”的理解。

小资料:天下为公,出自《礼记?礼远》:“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其意思是说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为大家所共有,只有实现天下为公,彻底铲除私天下带来的社会弊端,才能使社会充满光明,百姓得到幸福。

【设计意图:由演绎到归纳,“天下为公”的理想社会状态已经呼之欲出。交由学生来谈,既得到学习成果的反馈,又使他们获得认知和情感上的升华。】

活动五、拓展提升,缅怀伟人:

1、小组谈感言,填写感言卡

引导:同学们,孙中山先生发动了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引领中国人民走上民主、民权、民生的道路。然而,在1925年3月12日,奋斗一生的孙中山先生在北京因病逝世,终年59岁,他的遗体被安葬在中山陵,今天就让我们走上中山陵,来拜谒这位可亲可敬的伟人,在这里老师种下了一棵常青树,请同学们在感言卡上写下自己最想说的话,我们把它贴上常青树,来寄托我们的无限怀念和哀思!

2、引导学生在音乐声中深情地朗读自己的留言,并把感言卡贴上常青树。

3、引导小结,提出希望:为了表达我们对伟人的无限怀念,为了表达我们对无数革命烈士的敬仰,让我们全体起立,献上一名少先队员的崇高敬意,敬礼!

【设计意图:让学生身临其境地缅怀伟人,情感更真挚,影响更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