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为中小学生“减负”的呼声此起彼伏,已成为一个沉重的话题。而幼儿早期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却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不少家长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中揠苗助长,使孩子过早地背负起沉重的负担,影响了孩子的身心健康。

    ■幼儿学艺忙

    在我市群艺馆门口,记者在与一位年轻母亲的聊天中了解到,她除了让5岁的女儿学习跳舞外,还给孩子报了钢琴班、英语班、美术班,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记者问她这样做是不是太苦了孩子,孩子能不能接受了,愿意学吗,这位母亲无奈地说: “唉,没办法呀,学多少算多少吧,要说愿意学那是假的,昨天来学弹钢琴,还是被她爸爸吵了一顿才来的。咱也知道该让孩子多玩会儿,可别人的孩子都在学,咱也不能落后呀。反正钱是花了,心也操到了,不管将来能不能成器,总算是对得起她了……”存在这种思想的家长不在少数。一个大约四五岁的小男孩在父亲的拖拽下走进了市群艺馆的大门,小男孩试图挣脱父亲的拉扯,嘴里不停地嘟囔着,一脸的不高兴。看到这一切,记者心中生出许多感叹:如果把家长的奢望建立在剥夺孩子快乐的基础之上,这是不是一种善意的悲哀呢?有多少孩子被他们的父母拉着、拽着,“转战”于一个个辅导班之间,在懵懂无知的年龄就这样无奈地站在激烈竞争的跑道上。有资料显示,在北京、上海等地,有八成以上的学龄前儿童“学艺”忙,其中5岁前就开始学艺的孩子占到87.1%,其中孩子自愿学习的仅有不到1/3。

    ■变成“小大人”

    一位女士告诉记者,她为了使自己的女儿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从孩子3岁到现在的两年里,她先后给孩子换过3个幼儿园,转园的原因就是对幼儿园不当的教育方法不满。她发现目前的幼儿园存在一个通病,就是不少幼儿园在以小学生甚至成人的标准来规范这些活泼可爱的孩子。孩子从进园的第一天起,就被告知不能在教室里跑、不许大声说话等等。在评好孩子、发小红花等方式的激励下,大部分孩子学会了努力克制自己,不说老师不愿听的话,不做老师不让做的事,每天在 “应该怎样”、“不准怎样”的规范下生活着,很难再找到作为小孩子的感觉了。从星期一到星期五,课程表都被安排得满满的,中间除了午休,不论大小班都像小学生一样在教室内上课,一天6节课,每节课40分钟。孩子在室外活动的时间很少,课堂上看见的不是一张张天真烂漫的笑脸,而是一个个规规矩矩坐在凳子上的 “小大人”。

    ■家庭作业多

    幼儿园老师给孩子布置家庭作业已经是司空见惯了。孩子除了在幼儿园学习外,回到家还要完成作业。家长们对此事的看法不尽相同,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回到家也没什么事,做点作业总比到处跑着玩强。但大多数家长还是认为应该多给孩子一点玩的时间,留家庭作业没有必要。记者的一位邻居抱怨说,她儿子所在的幼儿园还要举行期末考试,让孩子的思想很紧张。幼儿园这么做也许是为了迎合一些家长的口味,但记者认为还是要从实际出发,多给孩子一点自由空间,让欢乐和笑声伴随他们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