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本诗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诗中始终所表达的意境。

2、在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本诗,背诵本诗。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本诗。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用巧妙的构思描绘出西湖的风采神韵。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孩子们,昨天我们一起去安徽的天门山,领略了天门山雄奇秀丽的景色,今天我们再去杭州的西湖,和苏轼一起来欣赏《饮湖上初晴后雨》。

二、引出新诗,介绍作者

1、师生共同书写课题。

(重点指出“饮”和“初”的偏旁)

2、 简介作者。

(板书“苏轼”)谁能简单地介绍一下作者苏轼?(板书:宋)

3、解题:齐读课题,从题目中,你了解到了什么?

指名说。

“饮”指的是什么意思?“饮湖上”又指什么?(在西湖的船上饮酒)

“初”是什么意思?“初晴后雨”又可以怎样理解?

(在湖上饮酒观赏景色,先是晴天,后来下雨了。)

4、过渡:诗中到底给我们描写了怎样的景色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三、认识生字,读通读顺,读出节奏

1、学生自由读诗。

2、现在你能正确、流利地读出古诗了吗?谁来试试?

指名读,齐读。

(对于“潋滟”教师领读,之后让学生理解它的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看课下注释。及时鼓励,你可真会学习。总结:其实这就是我们学习古诗的一种好方法,结合注释。)

3、师:你们读得真好,如果能够好好停顿,读出节奏就更好了。老师也想读一读,欢迎吗?(配乐范读)

4、师读。生评价。

5、师:老师读的美,是因为我读出了停顿,读出了韵味。请同学们先自己读一读,用小斜杠试着画出停顿。

6、学生汇报,师出示。

7、自由读,同桌互读,齐读。(谁愿意站起来给大家读读?老师也给你们配上音乐?)

再次指名谈。

四、渗透方法,理解诗句,加深感悟

1、过渡:同学们真了不起!已经能将古诗读得流利而富于节奏,可是要读出古诗真正的韵味,我们还必须去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接下来我们一起深入地去理解古诗,再用心的读读古诗,看看你能读懂什么?

2、交流。

预设:(一)

先是理解后两句。转折:作者为什么把西湖比喻成西施呢?因为西湖太美了!看看哪些诗句写出了西湖的美景?

预设:(二)

(1)“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①你读懂了什么?

②提出疑问。

③帮助解疑。

④再读。

⑤师:晴天的西湖景色怎样?雨中的又是怎样?指名说。

(晴天的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雨中的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隐若现,非常奇妙。)(也可以用浅显的语言表达:晴天的西湖水波一闪一闪的,十分美丽;雨中的群山,看上去朦朦胧胧,若隐若现,非常奇妙。)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