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腹泻引发的悲剧

那是一个深秋的下午,一对农家夫妇抱着一个不足两岁的孩子,来到我们儿科门诊。 孩子近两三天来发热、呕吐、腹泻、一天拉十几次,都是黄色或黄绿色的水样便。孩子的脸明显瘦了一圈,往日活泼好动的他如今变得蔫蔫的。

接诊的陆医生一边安慰病儿家长,一边熟练地检查。最后她告诉家长,孩子得的是“秋季腹泻”,并说这是一种由轮状病毒引起的肠炎,由于孩子大量腹泻,体内失水过多,需要立即补充水分,最好是静脉输液。但孩子的父母一来爱子心切,怎么舍不得让孩子打针输液;二来觉得这是医院变着法赚家长的钱,加上家里经济不太好,所以迟早陆医生耐心解释及时输液的必要,以及延误治疗危险后果,家长最终还是拒绝了静脉输液,坚决要求开药回家治疗。

陆医生叭有再三叮嘱家长多给孩子喂开水、米汤、稀弱等流食,以补充失去的水分,并特别强调要给孩子服一种名为“口服补液盐的药,又交代要注意孩子的尿量和精神,如病情有变,必须赶快来医院。

当天夜里,孩子又拉了八次,这对夫妇照医生的吩咐,给孩子喂了口服补液盐。但孩子拉得太历害,直到夜里两点,他的哭声才渐渐变小收住。而夫妇二人已是又困又乏,不知不觉就睡着了……

等他们从睡梦中配转时,已是次日早上8点。再看孩子,已经一动不动,好象睡着了一样,他们赶紧换上孩子赶到医院,可是,一切都已为时晚矣……

秋季腹泻是婴儿在秋冬季节的常见病、多发病,每年9月至来年3月,在我国广大地区都有流行,一般11月份为高峰不同于夏秋季常见的由细菌引起的痢疾和肠炎,各种抗菌药物对它均无效。

秋季腹泻是一种传染病,罹患该病的头2-3天,病儿常无明显感觉异常,称为潜伏期。此后以发热起病,体温多在38摄氏度或以上,伴呕吐、恶心、腹泻。约1/3病儿出现咳嗽、流涕等上呼吸道症状,易被误诊为“感冒”。

一般地,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会在三天后自行消退或减轻。腹泻是本病最突出、最具代表性的症状,每天少则3~4次,多则10余次,常为黄色或黄绿色稀水便,时呈米汤样,或呈糊状,但一般不见黏液或脓血,也不会出现排便不爽,肛门下坠,这是与细菌性痢疾的本质区别。

大多数秋季腹泻病儿虽然每天腹泻数次,但精神大多尚好,也能进水进食,只要及时治疗及扩理得当,绝大多数预后良好,一般7~10天即可自愈。但是也有少数病儿病情较重,由于频繁大量腹泻,丢失大量水分及无机盐,导致水是解质平衡失调,出现明显脱水症状。如口渴,两眼凹陷、唇干、皮肤干燥弹性差,少尿或无尿等。同时,由于孩子不愿吃东西,使体内酸性代谢产物增加,而腹泻又失去大量碱性肠液,容易导致代谢性酸中毒,表现为口唇樱桃红色,呼吸深长,神志不清等,如不及时抢救,可能危及生命。那对农家夫妇的孩子就是因为腹泻导致严重脱水和代谢性酸中毒,却没得到及时有效治疗而危及生命的。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