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读者说:“毛毛之胜,是彻头彻尾的素质教育之胜,这个胜利与应试教育无关。”也有的网友说:“其实她对儿子的关注度相当高,对孩子的成绩也相当敏感。”其实他们都只看到了问题的一个方面。我的做法是:平时注重素质教育,强调创新和实践等诸多能力的培养,同时正视应试制度,尽量处理好与学校的应试教育之间的矛盾,对孩子的分数作客观全面的分析,“坎”前进行应试训练,争取素质教育和应试的双赢。

一、“二次”选择,与走向极端的应试教育抗争。

由于教育资源的不足,高考指挥棒对教育发挥了极大的作用,许多学校和家长过于看重分数,采取题海战术,要求学生按标准答案答题。但学生整天沉浸在题海战术之中,很容易影响其全面发展;按标准答案答题,则容易压抑学生活跃的思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且题型是不能穷尽的,如果不注重能力的培养,把知识学活,考试题型一旦有了变化,就会惨遭失败。2003年高考,因为题目出得活,很多题型是一些学生平时没有见过的,便难倒了一大批经过题海战术训练平时成绩还不错的学生。

我儿子刚进小学时,成绩很优秀。但题海战术占据了孩子的大量业余时间,我担心这样对孩子的全面和长远发展不利。于是,孩子在我的鼓励下,孩子化了大量的时间在阅读课外书籍,动手做实验,接触大自然,体验生活、锻炼身体等方面。进入三年级后,孩子的数学老师反映,孩子常会少做作业。“虽然我知道他懂了,但我担心他养成坏习惯。”数学老师说。事实上,孩子也很少考高分了,成绩在班上很一般。我明白,孩子少做作业短期内会影响一些分数,面临着是让孩子通过题海战术夺高分,还是注重孩子的素质教育,让孩子全面发展,我选择了后者。我对孩子少做作业的现象采取了部分默许的态度。

孩子高中时,一举进入了优秀行列。可孩子的化学老师告诫我说:他思维很活跃,不易考高分。他建议压抑孩子活跃的思维,让孩子按照标准答案答题,以求拔尖,争取考入名牌大学。我感谢老师的关心,却不认同老师的观点,因为我觉得压抑孩子活跃的思维很容易影响孩子的创新能力。面临着是要高分还是要创新能力,我又一次选择了后者。

一、关注分数,素质教育不应排斥基础知识的学习

有的人以为注重素质教育就不应关注分数,这是偏激的表现。能力与知识是相互促进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在一定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没有掌握一定的知识,如何去创新,又怎么进行实践?而能力的取得也可以促进知识的掌握,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考试是检测学习效果的手段,分数代表了一个人一段时间掌握知识的水平,素质教育不排斥基础知识的学习,也不应拒绝分数。关键是不能把分数当作惟一,一味追求高分,忽略孩子的全面发展。所以,要对孩子的分数作全面客观的分析,对孩子的弱项进行引导,把孩子的素质培养放在首位。

下一页
阅读全文